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双脚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点。根据统计,人类一生平均行走超过17万公里,大约是绕台湾圈,加诸在足部的总重量高达1亿万公吨以上。由此可见,双脚是身体最疲劳的部位之一。既然双脚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们该如何放松劳苦功高的双脚呢?足浴会是一个好选择。
泡脚促进全身气血循环
足浴又称为泡足、泡脚、洗脚,是风靡古今华人的特有文化,足浴流行至今的原因不外乎是简便、实惠、有效,利用热水的温度、浮力、阻力以及药物的熏洗,刺激足部穴位及反射区、促进气血循环,以达到放松下肢肌肉、筋骨的作用,更具有排寒除湿、增加全身新陈代谢、改善内脏功能及平衡内分泌的效果,可说是「浴双足,通全身」。
藉由熏蒸足部改善全身健康状况,这个治疗方式由来已久。早在多年前的东周,即有利用草药「熏、蒸、浸、泡」身体的记载,且身为史上最长寿皇帝之一的乾隆皇帝也是足浴的爱好者,用「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为足部养生法做了一个总结。俗谚也说:「睡前洗脚,胜吃补药」,可见足浴对于身体保健的良好功效。
关于足浴的二三问
1.足浴的容器有限制吗?建议使用木桶、陶瓷桶或足浴机(泡脚机),注意不要使用金属盆器,因为金属盆器会与中药的鞣酸反应,产生有害物质鞣酸铁。
2.水温和水位高低有关系吗?足浴的水温应略高于人体体温,但也不宜过高,以38至42℃为宜。当水温太高时,容易破坏皮肤角质层而造成足部干裂,且有烫伤的危险,同时也会因下肢血管过度扩张,使血液大量流向下肢而减少脑部供血,造成头晕胸闷,严重时甚至会昏厥,但水温太低会造成血管收缩,同样不利
足浴时的水位应高于脚踝,约在三阴交穴。如果桶子够高,可以泡至足三里穴或膝盖;如果桶子不够高,可以用毛巾沾热水覆盖在膝盖和小腿处。小腿有「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之称,因为脚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小腿的肌肉对于血液回流有极大的贡献,故藉由足浴来放松肌肉以及协助血液循环是很有帮助的。
3.足浴应该泡多久呢?过犹不及,足浴虽能增进身体健康,但由于足浴会加快血液循环、心跳加快,若足浴时间太长,反而容易造成心脏负担。适宜的足浴时间与水温相关,如果水温维持在40到42℃,一般泡10至15分钟即可;如果水温维持在摄氏38至39℃,可以泡20至30分钟。原则上后背及额头微微发汗时便可停止,这样既能产生足浴的效果,亦不至于使身体感到不适。
4.排寒足浴包的使用方法:撕开君多健排寒足浴包的外包装袋,将无纺布药包直接放在足浴盆中,也可以撕开无纺布包,将药末直接倒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开水,浸泡约5分钟,再加入足量温热水调至38~42℃即可。君多健足浴包,针对中老年人的体质精心佐方,遴选地道中草药材、经冷萃工艺加工而成。长期使用能排寒扶阳、行气活血,使用简单。
足浴要注意!做错了反而伤身
饭后一小时内和空腹时都不宜进行足浴,因刚吃饱时,血液大多会集中在消化系统内协助食物的消化,若我们利用足浴,将血液引导到下半部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的情形;建议延后到饭后2小时再进行;而空腹时人体内的血糖较低,若进行足浴较易造成眩晕。
①老年人注意:若体虚或有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则应控制在15分钟内、40℃以下,避免因血液快速流动、时间太久而造成身体的不适。
②流汗后注意:要将汗擦掉,不可吹风,而且要适当保暖,以免风邪入侵而感冒、过敏。
③泡脚后注意:记得擦干,并且涂上滋润乳液,以防干燥、皲裂、痒疹。
小提示: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只作为分享知识之用,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能取代正统医学,若有任何健康类疑问,请征询专业医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