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过早死亡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精神药物相关心律失常可能是原因之一。很多精神药物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诱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植入式循环记录仪(ILR)开展长期心电监测,以更好地捕捉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律失常。可植入式循环记录仪(来源:eehealth.org)例如,一项队列研究针对名疑似癫痫患者(平均年龄46岁)开展了平均2.3年的ILR监测;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1%。然而,此前并无研究使用ILR监测精神障碍患者的心律失常风险。研究简介一项10月6日在线发表于JAMAPsychiatry.(影响因子21.)的researchletter中,两名丹麦研究者介绍了一组精神障碍患者长期(2年)使用ILR监测心律失常的情况。该研究共纳入了20名精神障碍患者,中位年龄37岁(范围19-69),男性9人,中位BMI26.9(范围20.3-55.2),中位QTc间期ms(范围-),诊断以精神分裂症居多(n=15),既往均无心脏疾病史。这些患者使用精神药物至少6个月,研究期间至少使用一种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n=19)、抗抑郁药(n=6)、丙戊酸盐(n=2)、苯二氮?类药物(n=7)。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这些患者接受了ILR植入术。本项研究使用的ILR体积较小(49×9×3mm),由电池供电,在局麻下植入患者胸壁皮下。所有患者入组及研究结束时均为窦性心律,未见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研究结果19名患者完成了为期2年的ILR监测。另外1名患者因持续皮肤瘙痒提前取出ILR:该患者为22岁女性,罹患精神病性障碍,使用珠氯噻醇及喹硫平治疗,植入ILR7个月后取出,监测期间未发现心律失常。4名患者(21%)在监测期间出现心律失常——病例1患者男,60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使用米氮平及利培酮治疗。长期监测发现多次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平均心室率-次/分,每月发生1-2次,急骤出现,每次持续数分钟。还发现多次房颤发作,每次持续2-6分钟,发生频率为SVT的一半。患者报告称,上述每次发作均伴有焦虑。未发现明确诱因。病例2患者女,46岁,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重性抑郁,使用舍曲林及喹硫平治疗。长期监测发现数次SVT发作,心室率次/分,持续数分钟;出现频率不高,每隔一个月发生大约1-2次,发作时伴心悸及不适感。未发现明确诱因。病例3患者女,69岁,诊断双相障碍,使用舍曲林治疗。长期监测发现一次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率次/分,持续6秒,伴不适感。可排除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衰可能。继续服药。病例4患者男,39岁,诊断精神分裂症合并物质使用(大麻、可卡因、苯丙胺),使用氨磺必利、氯硝西泮、美沙酮治疗。长期监测发现大量持续时间较长的心动过缓发作,以及多次窦性停搏(<5秒)。调整用药后,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仍持续存在。植入双腔起搏器后,患者的头晕症状消失。讨论作者指出,本项队列研究首次使用ILR针对使用精神药物的精神障碍患者开展长期心电监测。结果显示,21%的精神障碍患者在监测期间出现心律失常;这一比例与疑似癫痫患者相当(21%),低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35%)。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中,一些人未被正式诊断为心律失常;一些人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或干预,以降低过早死亡及猝死风险;另一些患者的心律失常尽管不严重,但却带来了焦虑等症状。本项研究显示,使用ILR监测心律失常是可行的、可接受的。植入ILR并未带来精神病性症状(如,被动体验)及精神疾病的恶化,还识别出一些需要接受心内科全面检查的患者。未来可进一步开展此类研究,以指导药物选择及识别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需要指出的是,针对监测中捕捉到的心律失常,本项前瞻性自然观察研究无法给出确切的原因,包括精神药物、物质使用、当前躯体状况等在内的很多因素均可能与之有关。无论如何,精神障碍患者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发生风险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14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