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专家:丛洪良教授

医院二级主任医师、教授

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

天津医科大学和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医院心脏科主任

世界冠脉介入学会会员(FSCI)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病学会心脑血管病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

天津市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天津市药物专业委员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天津市省级工作组组长

天津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

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

天津市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转化医学副主委

病例作者:李文宇医生

医院心内科医生,硕士研究生

在心脏病急症、重症诊断、治疗方面有一定经验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药物综合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

发表核心论文数篇,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及成果多项

病例临床资料

毋庸置疑,治疗难治性心衰的关键,是如何评估并阻断心衰进展、如何采取更恰当的特殊治疗方案(比如植入ICD、CRTD)和如何完善规范的心衰药物治疗。此病例中,患者无法再次开通右冠,也不接受置入CRTD等特殊治疗,此时完善规范药物治疗就尤为重要。此病例提示我们,对于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者暂时不耐受的患者——应尽早启用伊伐布雷定,对于规范滴定金三角治疗剂量的患者——可协同加用伊伐布雷定,以求使心率尽快达标,缓解心衰症状和体征,为后续提高其他药物治疗剂量创造条件,避免心衰反复,改善患者预后。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25岁,间断胸闷、憋气4年余,加重伴腹胀2月。

病情回顾

现病史:患者于4医院顺产1对男婴,半月后间断出现胸闷、憋气症状,轻度活动后诱发加重,伴喘息不适,伴下肢逐渐水肿,无胸痛、后背部疼痛,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偶伴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平卧休息欠佳,医院诊治,考虑为“心力衰竭”,予以对症营养支持,吸氧治疗,未能缓解。

转入我院急诊,予强心、利尿、改善心衰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稍缓解,患者离院后未规律用药治疗,于3个月后再次反复出现胸闷、憋气、乏力症状,伴咳嗽、咳痰,为黄痰,伴喘息、不能平卧休息,再次入我院诊治。检查提示“围产期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功能IV级(NYHA),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肺炎、胸腔积液、淤血性肝硬化”,予抗炎、利尿、强心、控制心室率,胸腔闭式引流、肠内营养等治疗,患者右肺不张,症状控制好转出院;

此后,患者虽有规律服用“美托洛尔12.5mgbid、地高辛0.mgqd、呋塞米20mgqd、螺内酯20mgqd、曲美他嗪20mgtid、门冬氨酸钾镁片0.6gtid、雷米普利1.25mgqd”治疗,但3年内反复发作胸闷、憋气症状,轻度活动、感染、饱食均可诱发上述症状,曾于我院间断反复住院治疗8次,本次入院前1月,患者再次发作上述症状,伴腹胀、下肢水肿,不能平卧休息,予常规对症、强心、利尿等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转入我科继续治疗。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慢性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和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心率次/分,血压90/55mmHg。双侧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呼吸音低,左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界向左稍扩大,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

化验:

心脏超声(床旁):心肌受累型疾患、心脏扩大、左心功能减低、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心律失常、心包积液极少量,LA:45mm;LV:70mm;EF:16%。

心电图:窦性心律,I°房室传导阻滞,I、AVL导联呈rS型,ST-T改变。治疗后:窦性心律,ST-T改变。心率控制好转。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HR:56-bpm,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平均心率82bpm,ST-T改变,心搏总数:次。

腹部超声:肝脏弥漫性病变,胆囊壁略增厚,脾脏偏大,腹腔积液(大量)。

胸片:符合心肌病表现,双肺间质改变,双侧胸腔积液。

诊断:围产期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IV级(NYHA),右肺不张,淤血性肝硬化,腹腔积液。

治疗经过

患者本次入院前已经每日有最大mg呋塞米或mg托拉塞米静脉应用,但出现利尿剂抵抗,再反复静脉推注该类药物未有明显效果。患者血压低,维持约80-90/50-60mmHg,周身浮肿明显,入院时体重约73kg左右,周身湿冷,外周循环差,给予小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mgqd×3d),并在多巴胺泵入基础上,谨慎小剂量予硝普钠泵入8-12μg/min改善利尿剂抵抗。考虑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周身水肿明显,给予托伐普坦7.5mgqd-15mgqd联合托拉塞米、呋塞米持续泵入。

患者心率-bpm,血压偏低,在无法耐受美托洛尔更大剂量的情况下,加用伊伐布雷定联合控制心率。

患者严重心力衰竭,卧床及循环较慢,予以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随后逐渐将硝普钠泵入改为新活素泵入,维持多巴胺泵入,并逐渐调整口服药物,缓慢增加伊伐布雷定2.5mgbid-7.5mgbid;沙库巴曲/缬沙坦25mgqd-50mgbid;托伐普坦7.5mg-15mgqd;螺内酯20mgqd;托拉塞米20-40mgqd,美托洛尔12.5mgbid-美托洛尔缓释片11.mg-23.75mg-47.5mgqd,利伐沙班10mgqd;地高辛0.mgqd;曲美他嗪缓释片35mgbid。

患者从第二天开始,每日尿量维持约-ml,持续10天后,仍旧每日保持负平衡约0-ml,至1月后出院时,患者体重减至50kg左右,并维持血压80-90/50-60mmHg,心率控制约70-80bpm。患者胸闷、憋气好转,症状缓解出院。出院时NT-proBNPpg/ml。半年后随访时pg/ml,LVEF35%(图1)。

图1患者心率,射血分数与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

此外,该患者自发病至年反复于我院住院8次,每次住院花费1-3w不等,随着患者依据心衰最新指南充分用药治疗,目前患者已回归正常生活,两年余未再住院治疗,年医疗花费也大幅降低(图2)。

图2住院及门诊(稳定期)医疗花费

病例讨论

病因与诱因:本例明确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诱因考虑一是感染诱发心衰加重,二是劳累及入量较多,未规律药物治疗所致。不除外疾病本身所致心动过速更加重心力衰竭。此外患者为年轻女性,血压低,常规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加量后对血压影响较大。患者利尿剂抵抗出现后,周身水肿严重,不恰当的输液治疗导致心功能更加恶化。

容量管理:在治疗上,考虑患者低血压、全身湿冷,水肿明显,而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导致对利尿剂反应性较差,因此调动机体自身功能,提高对药物的反应性,增加循环血容量,降低组织体液容量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在患者血压偏低的情况下仍然使用了硝普钠+多巴胺泵入,有效改善了周围循环。尽管患者水肿严重,但在足量利尿剂及上述药物应用下,仍给予慢速生理盐水泵入共2天,以改善循环容量,提高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并予小剂量激素刺激,取得了良好效果。

改善预后的药物使用:当患者对利尿剂的反应改善后,在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基础上加用了伊伐布雷定、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抗心衰药物治疗,以加强心率控制,优化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善预后(图3)1-2。由于患者持续血压偏低,故早期联合伊伐布雷定,以有效控制心率,改善症状和心功能,同时不引起心输出量下降。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均从小剂量起始,谨慎加量,以防血压过低。综合干预下患者症状终于缓解,出院时心率、心功能和NT-proBNP均得到明显改善。

图3SHIFT研究:长期应用伊伐布雷定改善总体心衰人群/中国心衰人群心血管预后

随访:出院后患者继续规律使用伊伐布雷定,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并逐步优化剂量,一直维持病情稳定,运动耐量也明显提高。患者此后2年内未再入院,医疗花费也大幅降低。

专家点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约一半合并有多支病变,相比没有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这些患者的预后更差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TEMI患者的多支病变均需要短期内完全处理5。该患者仅处理了前降支,未择期开通右冠,导致心肌缺血的症状和体征加速进展。而患者出院后对治疗的不重视、治疗依从性差、不规律服药,心肌缺血的恶化更是雪上加霜,患者再次发生急性心衰也是意料之中。

该病例原发病为围产期心肌病,多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相关,一般预后较好,却反复8次住院,有至少两次住院间隔仅3个月,值得反思。这方面作者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对于心衰患者,每增加一次住院,死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3。因此该患者出院后,尤其是易损期3个月内,需要更加重视防范感染、劳累、应激等常见诱因,同时强调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改善心肌重构,防止再次心衰恶化。

图4台湾多中心数据库回顾性研究:早期同步联合伊伐布雷定和ARNI可进一步改善心衰预后

急性期的容量管理是合理和成功的,医生抓住患者容量特征,逐步改善潜在的循环血量不足,纠正利尿剂抵抗,降低容量负荷,取得了明显疗效。在患者症状改善,趋向于达到充血治疗目标,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开始过渡到口服药治疗,并逐步加量。除了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外,还加用了ARNI,并在不耐受更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时加用了伊伐布雷定,一方面改善症状,同时降低易损期事件风险。荟萃分析显示,这两种药物联合常规治疗,均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与住院风险。此外,近期回顾性研究显示,早期同步联合ARNI和伊伐布雷定获益更大4(图4)。

图年我国心衰患者年均治疗花费

本病例另一个值得借鉴之处在于,通过对患者近8年的医疗花费的详细统计,分析出患者治疗、病情与总体医疗花费的关系。年国家医保数据库资料5显示,我国心衰患者每人年均花费元,其中药物费用仅占医疗费用的8.2%,而住院费用占比则高达66%,因此是否住院是决定心衰患者医疗成本的关键因素(图5)。该患者医疗花费从最高的年的4万多元降到了年的元,主要得益于病情控制稳定,近两年时间未发生心衰再入院,从而大幅减少了经济负担,说明坚持规范治疗和应用新型抗心衰药物不仅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切实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Lancet.Sep11;():-85.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5(2)-.

[3]AmHeartJ7;:-6.

[4]ESCHeartFail.Jan6.doi:10.2/ehf2..

[5]JMedEcon.May;20(5)_-

审批号:CLMKT06300301

有效期至:/06/2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14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