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淡学”这个梗淡淡地出现了,不少人争先认领新人设——“淡人”,作为一个合格的淡人,必须平淡、安稳,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遇到特别高兴的事,肢体动作也适度可控,遇到特别生气的事,怒了也看不出来,问就是心如止水、一切随缘,甚至心跳也保持“淡淡的”。
就在前不久,某知名男星在节目中,自曝自己的晨起心率只有38次/分
(淡人属性大爆发了!)
话题一出便登上热搜,更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纷纷表示自己的心率也很低,更有网友称自己心脏有问题
淡淡的心跳,淡淡的忧伤这不禁也让人好奇,这位常年健身,看似身体素质极佳的明星,为何会有这样“异常”的生理现象?这样“淡淡的心跳”,又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问:那么,先问问大家,是否知道成年人正常的心率应该在什么范围?
答:心跳的频率和节律,可以反映着心脏的健康情况。静息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每分钟60-次被视为在正常范围内。一些专业运动员、长期高强度锻炼的人或重体力劳动者心率会比普通人低一些,有些甚至会达到40-50次/分钟,没有症状可不必担心,属于生理现象。
信不信我能从你的心跳
算出你能活到多少岁
有不少研究认为,心率慢一点有利于健康长寿。
但这个“慢”是有限度的,要加个前提条件:在正常范围内,心跳慢会比较健康。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心率过慢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当窦性心律(正常心律)伴有心率小于60次/分钟时,就属于窦性心动过缓。
没想到吧!
心率过慢不一定是好事
窦性心动过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经常运动的人或睡眠状态。常因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
病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又有两种因素导致:
01心源性因素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损害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窦房结本身功能异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02非心源性因素
包括颅内疾病、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垂体功能低下、伤寒、按压颈动脉窦、口服抑制心率药物等。
一般来说,生理性或轻微的窦性心动过缓没有任何表现,无需特别治疗。但是当心率过低(40次/分钟),就会造成血液流速减慢,全身器官供血供氧变差。轻者头晕、乏力、胸闷、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或者阿斯综合征(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作,更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有事没事看完医生才知道因此,年纪不大还不爱运动的普通人(淡人)如果长期心动过缓,医院查明原因比较安心。
另外,当老年人出现心跳明显变慢,且持续低于每分钟50次,就需要警惕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引起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最为常见的病理性因素,需要及时就诊,通过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明确诊断原因。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只需定期监测即可,无需治疗。但当心动过缓严重且伴随着头晕、黑矇甚至晕厥,或是胸闷、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是根据临床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起搏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了心动过缓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多个方面: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分激动。
戒掉烟酒。吸烟喝酒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因之一。
饮食方面应该避免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电解质,血钾。
定期体检,查看心电图等相关项目,观察心率变化情况。
保持适量的运动,推荐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休闲运动,切不可剧烈运动或运动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