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1.1

图1心电图分析:

图1.1是图1标记后的图。

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是同步的R1-6,R7-12只能在长II能看到。

P2、4、6、10、12在I、II、avL、aVF及胸导联直立向上,avR倒置,PR间期0.14s,由此可知其为窦性P波。

R1前情况不明,所以性质不定。

R3、5、11提前出现,其前有P`(落在T波上,辨识困难),联律间期0.6s,QRS呈室上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所以是房性早搏。

R4-11提前出现,其前有P`(落在T波上,辨识困难),联律间期0.6s,所以是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

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图2

图2.1

图2和图1是同一份图,图2是12导联同步图。目的是更好观察寻找房性P`。图2.1是图2标记后的图。

相关知识点:

一、房性早搏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早搏,称为房性早搏(APB)。在各种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早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房性心动过速

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中度增高引起的心动过速,称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异位起搏点,4相自动除极上升速度增快,坡度变陡,出现异常自律性,或心房肌病变使快反应电位转变为慢反应电位而出现异常自律性,产生房性心动过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14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