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8岁男性患者因心力衰竭恶化,医院CCU病房。入院后,医生注意到他的心动过速,为他检查了心电图作为病情评估的一部分(图A)。
图A
夜间,该患者心电监测报警。护士为他做了一份心电图,提示一种新发的值得注意的心律失常(图B)。
图B
当心电监测出现新的异常时,紧接着,又复查了一份心电图(图C)。
图C
问题:
心电图A是什么类型的心律失常?
基于这种心律的鉴别诊断是什么(图A)?
你对于心电图B图形的解释是什么?
中期会发生什么改变?
心电图解析
▲心电图A分析:宽QRS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长RP心动过速,低电压
心电图A显示节律规整,心率为次/分。每个QRS波前均可见P波,特别是Ⅱ、Ⅲ、aVF、V4~V6导联(+),RP间期(?)轻度(0.28s)长于PR间期(0.22s)(┌┐);因而,这是一个长RP心动过速。
长RP心动过速的病因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扑1∶1下传、异位性结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非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快-慢型。
P波在Ⅱ、Ⅲ、aVF、V4~V6导联为负向。因而,激动起始并非发自窦房结,而是来源于心房肌的某处。还可见另一同样形态的负向波形在紧接着QRS波结束后(^),Ⅲ、aVF导联最明显。这些波间期固定(└┘)。
如果这些波为P波的话,PP间期为次/分,心律为房扑2∶1下传。然而,不能确定这是另一个P波还是QRS波的一部分,即S波,通过对比V1导联的QRS波宽度(‖),看上去这个波形好像是QRS波的一部分。QRS波增宽(0.16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即V1导联宽R波(←),在Ⅰ、V5~V6导联形式上的S波(→)。
电轴正常,在0°~+90°,Ⅰ、aVF导联QRS波正向)。肢体导联低电压(每个肢体导联QRS波<5mm)。QT/QTc间期延长(/ms),但是考虑到QRS增宽(/ms),QT/QTc间期正常。
▲心电图B分析:房扑,伴不同比例传导,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低电压
心电图B与心电图A来自同一名患者。可见规律的不规整,平均心率78次/分,长(└┘)或短(┌┐)的间期。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成组的搏动。
QRS波宽度与形态与心电图A相同,即右束支传导阻滞,肢导低电压,电轴正常。QT/QTc间期与心电图A相同。可见明显心房波,特别是在Ⅱ、Ⅲ、aVF、V4~V6导联,P波波形在Ⅱ、aVF为负向。
心房率为次/分。所有P波具有同样的形态、电压、间期,所以,这是一个房扑2∶1~4∶1下传。
心房率次/分,为心电图A心室率的2倍。较短的RR间期与心电图A的RR间期相同,故心电图诊断房扑2∶1下传成立。在RR间期较长的时段(心率较慢)仍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说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之前存在的,并非频率相关的。
▲心电图C分析:正常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低电压
心电图C与心电图B均来自同一名患者,为该患者的基础心电图。节律规整,心率75次/分。P波在QRS波之前,PR间期固定为0.16s,P波在Ⅰ、Ⅱ、aVF、V4~V6为正向。因而,此为正常窦性节律,QRS波增宽>0.16s,形态电轴与心电图A、心电图B相同,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V1(←)高R波,Ⅰ、V5~V6导联S波终末部增宽。这进一步证实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直存在于基础心电图,而并非心率相关的。QT/QTc间期延长(/ms),但考虑到增宽的QRS波(/ms),尚正常。T波在V1~V3(↑)导联形态不同;这为继发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结果。
本文内容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5A)窄和宽QRS波心动过速核心病例》(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原价:85元
限时优惠:63元
扫描下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医治白癜风偏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wh/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