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人如果感到心跳时快时慢,心里乱,脉搏没有规律,强弱不等,就很有可能出现了心房纤颤(简称房颤)。那么房颤究竟是什么呢?如果得了房颤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大家对房颤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消除心中的疑虑或误区,我们在这里简单的了解一下房颤相关知识,让你心里不再乱。
房颤是什么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毫无规律,而心房因高速颤动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也有部分人心率很慢,40-60次/分,甚至出现长间歇,进而晕倒。
房颤的主要原因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心律失常。但房颤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所以至今房颤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仍然有限。
房颤的分类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的6%~15%。
房颤有哪些症状
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持续性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病人常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
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房颤的危害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房颤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
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发生率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Ⅰ级的患者(NYHA分级),房颤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
在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中,房颤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在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后,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房颤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不能贪杯:酒精的刺激,会使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酒精的刺激诱发房颤发作,并使房颤持续时间延长。2、清淡为宜:大多数房颤是因高血压、冠心病引起,对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无疑是很好的辅助治疗。3、稳定饮食:对于部分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相对稳定性,以免因饮食因素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如果出现症状,千万别自己忍耐,医院内排查。一旦确诊为房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用药,降低中风风险。
专家推荐
疾病
如果您有更多疾病相关问题
可直接留言或发送后台消息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官方预约咨询挂号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