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6(05):-

作者:韩志成1,李小明2

单位: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山西医科医院,医院心内科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12月至年12月于医院行ICD及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ardiacresynchronizationpacemakerdefibrillator,CRTD)植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A组,未发生的患者设为B组。分析影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临床事件(死亡/再住院)发生的因素,并作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87例患者,中位随访28.4个月,A组44例(50.5%),其中23例(26.4%)进行了恰当电击,B组43例中有8例(9.2%)进行了误电击。生存分析显示,相比于术前QT间期离散度(QTintervaldispersion,QTd)80ms患者,QTd≥80ms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及临床事件发生率(P=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临床事件作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QTd≥80ms是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HR=8.,95%CI:3.~21.,P<0.)和死亡/再住院(HR=3.,95%CI:1.~8.,P=0.)的危险因素,胺碘酮(HR=0.,95%CI:0.~0.,P=0.)可降低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结论

术前QTd≥80ms是ICD/CRTD植入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死亡/再住院的危险因素,而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重要方法,但我国ICD的植入率显著低于欧美国家,且既往研究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12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