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次/分时均可以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笼统地可以分为室上性行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两类。
起源自希氏束以上的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自希氏束以下的称为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根据心动过速发生时QRS波的形态,将其分为窄QRS波心动过速和宽QRS波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常为窄QRS波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常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当然存在少数例外情况。
心电图入门者及心内科初学者,抑或非心内科医生,常常畏惧心电图解读,尤其碰到心动过速,不管宽窄,首先自己乱了阵脚、手足无措,图没看懂,自己已然心动过速。下面对常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电图表现一一介绍,以使需要者读图不愁、身心舒畅。
图1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首先看图。心脏传导系统如图上所示,室上性的结构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和交界区。因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就发生在这些部位。下面我们一一描述。
1窦性心动过速
首先确定为窦性心律,频率次/分,即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的判断需结合额面6轴系统及胸导联系统向量分布,II导联P波直立且常振幅最高,I导联P波直立振幅常较II导联为低,aVR导联P波一定负向。V1导联P波双向,先正后负。V4-V6导联P波正向,具体可见《漫话心律失常:窦性心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窦性心动过速示例图见图2,除了窦速外,您还发现了其他异常吗?
图2窦性心动过速示例图
2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指起源自心房的异位激动导致的心动过速,常为局灶触发及自律性机制,少数于外科及射频消融术后可出现大折返性房速。频率次/分,多数在-次/分,具有清晰可见的P波,P波之间具有等电位线(这点很重要),P波形态和窦性心律不符合者,多为房速。房速在发作起始及终止过程中,常具有「温醒」及「冷却」现象,也有助于房速的诊断。房速示例见图3及图4。
图3房速伴2:1房室传导:P波频率在-次/分,II导联负向,aVR导联正向,和窦律明显不同
图4房速发作时的「温醒」现象,注意P波形态和频率的逐渐变化
3
房扑
房扑时P波消失,等电位线消失,代之以F波,房扑机制为折返,多为围绕三尖瓣环的大折返,典型房扑II、III、aVF常为倒置的F波,房扑折返无头无尾,无休无止,因而等电位线消失。房扑F波频率多在次/分,且以2:1房室传导多见,因而常出现次/分左右的心室率。这也称为「次」陷阱,即对于心室率在次/分的室上速,一定不要忘记房扑的鉴别诊断。
关于这一点有其专有名词,叫Bix法则:房扑时房室呈规律的2:1下传,常有一个F波与QRS波(R)部分重叠,另一个F波位于两个RR中间形成「长RP’间期」,实际上是长RF间期,所谓的P’波实际为F波(图5)。在此情况下,通过迷走神经刺激、颈动脉窦按摩、应用腺苷等,减慢房室传导,显露F波,可使房扑诊断一目了然(图6)。
图5Bix法则:II、III、aVF可见倒置的F波,位于RR之间,另一F波重叠在QRS波内,形成房室2:1传导,造成特有的「次」现象
图6减慢房室传导后,F波清晰可见,房扑诊断一目了然
4
房颤
前面提到的窦速、房速、房扑等,节律均相对规整,而发颤发生时,P波完全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常在次/分以上,变得完全没有规律,称之为iregulariregular,即无规律的平方。甚至部分患者房颤持续时间长,心房纤维化,f波振幅极低,低到在心电图上无法识别,只能通过绝对不齐的RR间期反推房颤的节律(图8)。房颤示例见图7。
图7房颤:可见振幅相对较高的f波
图8f波振幅极低,只能以RR间期绝对不齐反推为房颤
5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狭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仅指PSVT,因其特有的反复发作、突发突止的临床特点及极好的消融效果而闻名。PSVT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两类。
AVNRT借助于房室结的快慢径路而形成小范围的折返,AVRT借助于旁路形成房室大折返。ANVRT及AVRT体表心电图变化复杂,尤其合并多旁路、不典型ANVRT、ANVRT合并旁道等特殊情况时,常需借助于腔内电生理等有创手段进行分析及治疗,关于PSVT进一步电生理性质、鉴别诊断相关内容,会在后续单独介绍。典型的PSVT常表现为规律的窄QRS波心动过速,频率在-次/分,有时可见逆传P波。室上速、AVNRT及AVRT典型事例见图9、10、11。
图9规律的窄QRS波心动过速,频率次/分左右,无可辨别的P波
图10AVNRT:可见I导联的假性q波,II导联的假s波及V1导联的假r波,均由逆传P波引起。
图导联心电图可见明显预激,长II导联提示为PSVT,可见R波中间的逆传P波
6
学习室上速的建议
(1)结合多份心电图进行比较:
室上速是心律失常领域的艺术,艺术在于精雕细琢,多份图的比较,如窦律图、发作起始、发作终止等不同情况图的比较,可以帮助你从细微处入手,发现线索,破解心律失常的本质。如逆P的观察、假性q波、假性s波、假性r波的识别均在于此。
(2)结合临床及病史:
千万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心电图是为临床诊断而服务的,不能为了读图而读图,患者年龄、性别、心律失常是否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是否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等一系列临床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鉴别诊断。如儿童及年轻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见,心脏扩大的患者合并房颤的几率增高等。
(3)巧妙分类:
室上速种类繁多,根据传导系统解剖及室上速发生的部位分类,有助于记忆,如发生于窦房结的窦速、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于心房的房速、房扑、房颤三部曲,交界区参与的AVNRT,旁道参与的AVRT等,多结合心动过速的机制进行巧妙分类有助于记忆。
(4)主动学习,结合腔内电生理,进一步提高:
当然,我这里只能是抛砖引玉,为大家介绍最基础的室上速判读,如果想对室上速有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阅读相关专著、进行腔内电生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长按并识别下方白癜风诊疗标准如何攻克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wh/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