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系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好发于躯干、四肢及腹腔。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囊样感、无痛。生长缓慢,多数体积较小,少数直径可达50--60厘米。肿瘤为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由不等量的纤维条索将瘤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叶。如纤维成分较多称纤维脂肪瘤,如血管含量丰富称血管脂肪瘤。单发的皮下脂肪瘤如致运动功能障碍可行手术切除;多发性小脂肪瘤不必处理,因为有自限性,甚或可自行消失;深部脂肪瘤有恶变的可能,即变成脂肪肉瘤,故需密切观察,定期B超复查。若增生迅速或出现压迫症状,应手术切除并病理切片检查;
下面是过去的一则关于治疗严重脂肪瘤的案例:
据《宋元明清名医类案》记载,清代名医徐灵胎曾治疗一例“遍身痰核”症,其效如期,读后颇受启迪,今录于后,与同道共飨。
杨某,年30余,因“狎游”,私用父千金,父责备之,体质本虚,今虚兼郁怒,先似伤寒,后渐至神昏身重。医者以纯虚治之,“唯事峻补”,每日用人参三钱,致使痰火内结,“身强如尸”,举家以为无有生机,邀徐诊治。徐入诊视,举家哭泣。徐诊毕,又按其体,“遍身皆生痰核,大小以千计”,徐不禁大笑,“泣者尽骇”。徐曰:诸人之哭,是否以为他将死呢?试将府中大板重打四十,亦不死也。其父闻之,颇不信。曰:如果能起死回生,现今已吃人参费用千金,更当以千金为筹。徐曰:此言可以感动他人,余无此例也,当尽其道而已。
遂立清火安神平淡之剂,佐以末药服之。三日而能言,五日而能坐,一月而行动如常。其时牡丹花方开,其亲戚朋友设饮,花前以贺。徐适至,戏言:君服人参千金而几死,服余末药而愈,“药本可不偿乎?”其母舅在旁曰:“必当偿先生,明示几何?”徐曰:“增病之药值千金,去病之药自宜倍之。”病者闻之,有惊惶色。徐曰:“无恐,不过八文钱买莱菔子为末耳,尚有服剩者。”众人观之,果然是莱菔子末。随相对大笑。徐谓,杨某身上之痰核,皆是用补药使痰邪凝滞所致,半载方能消尽。幸而结在肤膜,若结在脏腑,早已死矣!
古云: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治病无功。此例可为佐证。本是实证,前医反用人参补之,乃是“误补益疾”。徐灵胎用莱菔子治愈,莱菔子与人参相比,价有天壤之别,性有补消之差。这就验证了前人的一句话:用药容易认证难。认证准确,莱菔子可治大病;认证不准,人参反可误人。
考莱菔子,是一味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具有化痰消食、理气消胀、降气平喘之功效。尤其消痰化积之作用不容忽视。如三子养亲汤(莱菔子、白芥子、炒苏子)(《韩氏医通》),就是治疗老年顽痰咳喘的名方。作者韩愗说,三子“其性度和平芬畅”,方中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朱丹溪语)。言其祛痰之性烈也。笔者受徐灵胎治疗“痰核”之启发,常用三子养亲汤加三仁汤减味,治疗皮下脂肪瘤,以及面部散在的脂肪球,每获良效。组方如下:莱菔子20~30克,白芥子10~15克,炒苏子10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后下),滑石30克(包煎),甘草10克,生姜皮10克。水煎服,1日1剂,15剂为1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见效。
赞赏
长按白癜风检查到中科兰州白癜风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wh/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