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交界性心动过速,
3,交界性逸搏,
4,T波改变。
分析:
R1是窦性心搏。
R2呈室上性,提前出现,联律间期1.2s,其前有P波和窦性P不同,PR间期<0.12s,是交界性逸搏。
R11呈室上性,提前出现,联律间期0.93s(<1.0s),其前有P波,PR间期<0.12s,是加速的交界性逸搏。
R3-10是交界性心动过速。
R3提前出现,联律间期0.5s(<0.6s),其前有P波,PR间期<0.12s,是交界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和窦性QRS有差异,呈右束支阻滞的特点。
所以是交界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一、逸搏与逸搏心律: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因传导障碍(如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或其它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如早搏后的代偿间歇),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节律点就会发出冲动来激动心室。若单个出现称逸搏,若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出现称逸搏心律。
按发生部位称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房室交界性逸搏最常见,室性逸搏次之,房性逸搏最少见。
形态与相应的早搏形态一致,只是在长的间歇后出现,而早搏是提前出现的。
二、频率:
房性逸搏心律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40~60次/分。
室性逸搏心律25-40次/分。
三、窦性心律合并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控制心室的节律,多为交界性心律。
1,交界性心率40~60bpm。
2,P-与QRS波群的关系
①逆行P-波位于交界性QRS之前,P-R间期小于ms。
②逆行P-波位于交界性QRS之中,
③逆行P-波出现于交界性QRS之后,
④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干扰者,无逆行P-波。
3,交界性QRS波群
①与窦性QRS波群相同。
②伴时相性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R3)。
4,节律多数情况下交界性心律的节律是匀齐的。少数情况下也可出现交界性心律伴不齐。
交界性心律是一种生理性的保护机制,与室性心律比较交界性心律具有较强的自律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有成千上万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靠交界性心律维持着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加速的交界性心律与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的鉴别
起源于心房下部加速的逸搏心律,因II、III、aVF导联P′波是倒置的,应与加速的交界性心律相鉴别。
两者的不同之处:前者P′R间期>ms,后者P′R间期ms。
五、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如图,这是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类型)
自律性心动过速是相对少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它是由房室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快速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区起搏细胞4相上升速度中度增快,即可形成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心动过速的频率在~bpm。
2,一系列快速的P-QRS-T波群为交界性。逆行P-波可位于交界性QRS波群之前或之后。
3,心动过速开始有频率逐渐加快的起步现象。
4,如有期前收缩插入,不能使心动过速终止。
5,心动过速发作前后常有单个及成对交界性期前收缩。
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少见。可由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转变而来。
陈中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wh/1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