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过害羞的经历,可能在上厕所准备脱裤子的时候,旁边突然来了一个人,或者在餐厅点菜的时候不好意思大声喊一句服务员,又或者遇到了老师,突然不知道该不该打招呼,只能羞愧地低下头,期盼着赶紧走开。
在生活里啊,我们常常把内向跟社恐划等号,但其实这样是一种不正确的思路,内向跟社恐在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不爱说话,常常一个人呆着,往往人们给他们的评价也是孤僻的人,但是在形成孤僻的原因上,这两者可是有很大的区别,内向与外向是相对的一组名词,他们只是人格的一种表达方式,本质上是没有好坏的,有许多人会认为内向就是一种不好的性格,特别是在家长的眼里,外向就是阳光灿烂,而内向代表着阴暗孤僻,认为内向不适合小孩子健康成长,但其实内向与外向的区别主要在于获取情感力量的方式不同,外向的人更喜欢社交活动来获取到情感支持,而内向的人往往有着自己获取力量的源泉,换句话说就是外向的人对社交的需求很大,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很难专心的做事情,而内向的人更喜欢一个人呆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本身对社交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需求,有几个好友可以偶尔聊聊天就可以了,所以内向的人往往看起来很孤独,但其实他们只不过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这一点也是内向跟社恐之间最大的区别。
社交恐惧症现在已经被国家精神障碍登记在册,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在本质上它就已经跳脱出了性格这个范畴,社恐的表现主要是针对于社交的恐惧,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类人或者所有社交类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害怕在公共场所说话,包括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果街上看到半生不熟的人,就会犹豫到底要不要打招呼,会避免任何可能要跟人说话的场景,如果要站在讲台上讲话,那可能会直接要了社恐的命,他们甚至还会害怕在别人注视的情况下写字做题,在童年的时候,如果有人对你进行过侵犯或者压迫,那么你就会记住这类人的人物特征,并且产生恐惧,比如小的时候如果有被父母家暴的经历,那么长大后就会对成年男性产生特定人群的社恐,而泛类的社交恐惧症,大多数生长在一个没有赞美鼓励,反而有很多批评责骂的环境下,这样的人会在社交中特别的敏感,会着重的注意别人对自己的,大脑里会出现一个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然后尽量的让自己的表现与想象出来的形象保持统一,在跟别人的沟通中呢,也会着重的放大那些可能是负面的反馈,比如打个哈欠或者皱一下眉,这样的动作在社恐的眼里就变成了别人不喜欢自己,也总是会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符合他人的标准,一直在心里瞎琢磨,我这样说对吗?如果这样说会不会好一些?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傻,然后瞧不起我,如果过度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fl/1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