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37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会议(HRS)已于年5月4日至5月7日在美国旧金山完美落幕,HRS会议是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心律失常会议,全球顶尖心电生理方面的专家参与,会议公布了多项最新试验研究结果,对临床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同时患者朋友们也提供了一些治疗方面的帮助。首先为大家揭晓的一个试验是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首次射频消融后,若再发房颤将如何抉择。长久以来,隔离肺静脉一直是房颤射频消融的基石,却也存在技术难点。即使是发病时间较短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行首次射频消融后,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的风险。英国心血管医学与科学研究所(ICMS)的DhirajGupta教授认为,早期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二的房颤术后患者再次电生理检查时发现肺静脉传导恢复。他的团队提出了一项策略,即早期评估并重新隔离恢复传导的肺静脉,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旨在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策略开展的研究纳入了8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给予标准治疗程序(StandardCare(SC)组),一组在初次手术2个月时再次电生理检查(RepeatStudy(RS)组)。初次手术均消融隔离肺静脉。RS组患者再次电生理检查时,先验证肺静脉传导,无论有无症状,对所有发现的肺静脉传导恢复部位均再次消融隔离。

结果表明,在40例RS组患者中,术后2个月的电生理检查发现25例(62.5%)出现肺静脉恢复传导。相关电生理检查并无并发症出现。与SC组相比,RS组的复发率显著降低(82.5%vs.57.5%),整体心动过速发作时间更少(91vs.天),且6个月和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据此,该研究认为,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再次电生理检查并隔离恢复传导的肺静脉,能够降低复发房速的几率,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佳,可作为合理的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另外一项研究对比了房颤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

那么什么是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又是怎么回事呢?

射频消融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其面对生物体的效应主要是热效应。

冷冻消融是研究人员继射频消融之后发明的心律失常治疗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减除心律失常的风险。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和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有效性高,并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疼痛度。但其可在心房更大范围形成损伤,从而可能损伤神经丛,改善房颤消融预后。

在本次会议上,德国Kuck教授发表了一项研究对比了两种消融方案的优劣性。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劣效性随机研究,比较射频消融和第二代冷冻球囊(图1)消融房颤疗效。共入选例房颤意向性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例房颤患者完成了研究:射频消融组(n=),冷冻球囊组(n=)。术中两组实现全部肺静脉隔离分别为97.9%和98.9%,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两组主要终点(出现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房速)发生率分别为34.6%和35.9%,P0.),提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不劣于射频消融;而且,两组主要安全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率、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没有心房食管瘘和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仅冷冻球囊组2.7%患者出现不可逆膈神经损伤;此外,冷冻球囊组消融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提示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房颤安全有效快捷,其学习曲线短,是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的重要选择。

左心耳封堵术联合射频消融?

目前指南建议对非瓣膜性心脏病房颤CHA2DS2-VASc≥2分的患者进行长期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口服抗凝药有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但不管应用哪种抗凝药均有出血等风险,且需长期服药。

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同时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

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项新的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全新技术,将来可能成为有抗凝禁忌患者的一项不错选择。多项研究数据显示,房颤患者接受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有效性与华法林相当(房颤患者在预防出血性卒中方面,接受左心耳封堵优于华法林,在预防缺血性卒中方面,华法林更优),左心耳封堵能够减少60%致死/致残性卒中事件,能够降低50%死亡率。效价比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积累,左心耳封堵效价比逐渐凸显,术后第十年时,左心耳封堵效价比明显高于华法林治疗。目前还没有头对头的直接研究对比左心耳封堵和新型口服抗凝药,间接对比认为左心耳封堵更优。在本届HRS会议上专门设立了左心耳分会场,足以看出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为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时间小于一年的持续房颤,但已发生过明显的脑梗死病史。此类患者从转律角度看,应首选导管消融治疗。但导管消融并不能确保%成功。而且即使成功,对此类卒中高危患者来说,也不是停用抗凝药物的指征。那可以考虑怎样的治疗策略呢?

我国上海同济医院的专家在大会上报告了一项探索性研究结果,题目为“联合左心耳封堵及导管消融治疗卒中高危患者的心房颤动”。研究共入选了48例卒中高危、强烈要求积极治疗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卒中史。平均年龄69~83岁。CHA2DS2-VASc评分为(5.3±1.9)分。HAS-BLED评分为(2.4±1.2)分。所有患者术中首先行导管消融,之后行左心耳封堵。术后45天内口服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随后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6个月,之后长期维持口服阿司匹林。节律方面管理则为术后口服III类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3个月后停用。

平均随访13.4个月,目前48人中有41人(85.4%)维持窦性心律。无一例患者再发卒中。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心悸症状明显、仍有转律希望,但又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的同时行左心耳封堵是可行的。该组患者既往均有卒中史,提示对于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同时行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也是安全、有效的,相当于一个双保险手术。由于在一次手术过程中循同一路径同时完成两种治疗策略,因而从手术时间和费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节省。但该研究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也不够长。还需将来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效果。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
白癫疯医院比较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8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