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说三氧(臭氧)具有细胞毒性是不科学的,大量研究表明,若将其用量控制在治疗安全范围内,临床医生可以放心的用它来治疗多种棘手的疾病,其以创伤小、安全性高且费用低等特点受到医生的青睐。初步证实了医用三氧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但其应用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其超强氧化毒性和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一度在临床应用上饱受争议。

医用三氧治疗方法

三氧大自血疗法

抽取ml左右静脉血注入带有抗凝剂的专用血袋,然后向血袋内注射三氧-医用氧气混合气(与血量等体积)。沿同一时针方向晃动血液3-5分钟,然后把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溶解在血液中的三氧量可以用气体的体积乘以三氧的浓度计算出来。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10次。

三氧直肠灌注疗法

将治疗浓度三氧气体50-ml通过专门的装置注入直肠。治疗时间为5-10分钟。为了实现上述治疗过程应事先对患者进行灌肠。这一治疗有助于新陈代谢失衡的调整,同时可以与三氧大自血疗法配合使用。此外,三氧直肠灌注疗法有两种作用,即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

三氧小自血疗法

用含有5-10ml三氧混合气的注射器抽取患者5-15ml静脉血。均匀混合后,将三氧化血液在患者臀部外侧进行肌肉注射。

三氧皮下注射疗法

通常是将气体注射在疼痛部位或者皮下病灶区四周,也可以在大关节的四周注射。选择治疗浓度的医用三氧,取用适量(2-3ml或者10-12ml)的气体在一个部位进行注射。可治疗慢性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肌腱的痉挛、疤痕形成和粘连,导致局部供血障碍,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等。

关节腔注射

关节腔内三氧注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通过关节腔穿刺将不同浓度的三氧注射到病灶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可用于治疗颈椎病,肋软骨炎,尾骨痛,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通过在关节周围和关节腔内注入治疗浓度的三氧5-20毫升,1-3分钟消除节滑膜的炎症和渗出。

三氧套袋疗法

三氧的杀菌作用仅发生在湿润的介质中,例如在做套袋疗法是必须先对患者进行润湿。三氧气能够改善微循环,以及有利于表面受伤的血友病患者的康复。

三氧水外用

在专门的盛有二次蒸馏水的玻璃容器内通入三氧,并达到需要的浓度。三氧水常温只能保存10-40分钟,必须在段时间内使用完。一般来说,三氧化后液体中的三氧浓度为0.5-7μg/ml。三氧化水可以口服、外用等。

三氧的禁忌症

由于三氧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并对呼吸道黏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因此,严格禁止直接吸入三氧至肺内。口鼻腔急、慢性炎症及哮喘患者避免应用三氧治疗,另外,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角膜刺激及呕吐时需考虑是否三氧过敏,故过敏性体质患者也应列为治疗禁忌。

此外,G-6-PD缺乏症(蚕豆病)由于不能产生足够的还原物质,若给予三氧治疗,可引起血红蛋白破坏而发生溶血;同样,三氧能激活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故蚕豆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被列入禁忌证。

医用三氧的安全性

三氧的强氧化性及安全性

三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因此应用三氧治疗时应考虑三氧的剂量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等安全问题。三氧的浓度难以精确调控其疗效不稳定及相关安全性等,是引起人们争议及临床未能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许有人质疑,三氧难免会泄露到空气中,会不会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葛自良报告,即使偶发三氧泄漏,因其半衰期短,虽对健康有害,绝无致命的急性毒害。况且三氧特异的臭味在许可浓度的1/5极微量时,人也便可感知。年德国医学界为此组织了位专家对例次医用三氧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40例出现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七,未发现致残、死亡报道。

医用三氧的浓度安全性

研究均表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在三氧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三氧治疗剂量绝不能超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Bocci将临床治疗用的三氧浓度分为3类,即高浓度(50~80μg/mL)、中等浓度(30~50μg/mL)和低浓度(10~30μg/mL)。三氧在临床应用中常常采用的浓度30~50μg/mL。

三氧自体回输相关安全性 

在三氧自体回输治疗中,由于血液稀释作用降低了三氧的氧化能力;加之,血液存在缓冲盐及抗氧化等各种抗损伤系统,所以其具有较强的抵抗三氧氧化损伤的能力,在正常治疗剂量范围内不会产生毒性,从而充分发挥三氧治疗的优越性,避免其副损伤。Bocci等的研究表明,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浓度在60μg/mL以下的三氧被认为是安全的。

三氧局部应用相关安全性

姚旌等研究,膝关节腔内注射20μg/mL和40μg/mL三氧可以有效的抑制关节软骨退变,对骨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60μg/mL三氧对关节软骨退变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改善血浆自由基变化。林庆荣报道,三氧可改变关节滑膜细胞中IL-1及TNF-α的水平,较低浓度的三氧(30μg/mL)可以延缓骨关节炎病程的进展,而较高浓度的三氧(50μg/mL)可能加重关节的损伤。

在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时,通常采用三氧浓度为50μg/mL以下为安全的。应遵循“低剂量、少频次、长间隔”原则。尹常宝研究,30μg/mL、40μg/mL的三氧2mL注入硬膜外是安全的,表明30μg/mL三氧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是安全可靠的。国外也报道,三氧(30~50μg/mL)直接注入椎旁腰大肌内治疗腰肌劳损,并没有造成明显损害的报道。即从侧面证实30~50μg/mL的浓度应用于血运丰富的组织也是安全的。

三氧治疗病例:1.四肢血管病李XX,男性,61岁,患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年余,表现间歇性跛行伴双下肢麻木,多年来多方医治无效,于年10月经三氧自血治疗3次后双下肢疼痛明显好转,7次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间隔2个月,巩固治疗10次,目前病情平稳、无反复。2.四肢血管病马XX,男,42岁,右下肢间隙性跛行1年,诊断: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三氧大自血治疗1次疼痛完全缓解。3.四肢血管病李XX,男,82岁,双下肢静息痛,不能入睡,右拇指破溃,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三氧大自血治疗3次,静息痛明显好转,能安静入睡。1.心血管疾病张XX,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率不齐,43-47次/分,窦性停转时间长达1.7秒,经三氧自血治疗5次后心律:53次/分,窦性停转完全解除。2.心血管病陈XX,女,70岁,以心悸四肢乏力1个月余就诊,医院静点刺五加、丹参三周无效。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经三氧大自血治疗2次后症状好转,心电图:偶发房性期前收缩。3.心血管病李XX,男性,61岁,患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年余,表现间歇性跛行伴双下肢麻木,多年来多方医治无效,于年10月经三氧自血治疗3次后双下肢疼痛明显好转,7次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间隔2个月,巩固治疗10次,目前病情平稳、无反复。

以上案例来自

腰骶部疼痛腰椎侧隐窝三氧介入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后残留腰骶部疼痛,于明胜院长表示三氧不仅有消融功效,还有造影功能,实现诊治双重功能。静脉炎坏疽采用三氧套袋疗法+三氧水冲洗/注射(期待后期效果)

以上案例来自

三叉神经疼

患者男性,58岁,右侧面部带状疱疹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疼痛。在外院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疼痛不缓解。给予镇痛药物后效果欠佳,来我科门诊就诊。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在ct室三叉神经做了三次下颌神经3次三氧注射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出院。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三氧疗法是建立在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的,目前仍未能完全用现有的西医理论及循证医学来解释其治疗作用机制,但据近几年的研究报告,三氧疗法在临床上的确获得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医用三氧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其神经毒性机制尚有未知,有关三氧毒性作用方面的研究尚少,限制了三氧疗法的广泛开展及推广。

三氧治疗对于适当、简短的氧化应激表现了其安全、价廉、高效、迅速调整机体病理学状态等优势。相信随着三氧治疗的深入研究,应用适当的防护,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就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避免三氧的毒性作用。三氧疗法必将受到人们的认可及广泛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展望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器官移植常见问题,三氧预处理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再灌注造成的损伤,上述心、肾、肝等基础研究为三氧自血疗法应用于临床奠定理论基础。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三氧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在体基础研究报道,即使是离体研究也非常少。

三氧治疗效果是基于小剂量三氧预处理,逐渐使机体产生氧化耐受、直至产生抗氧化特性,从而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三氧预处理具有与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效果,其无创性特点是缺血预处理不可比拟的,后者在临床上尚无法实施。如果把三氧比作“补充”治疗的可选择途径,在器官移植或心脑血管病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但还缺少灵长类动物或临床一期的实验研究,相关机制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从大量的临床应用总结和数据分析来看,医用三氧在治疗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周围骨关节病、皮肤疾病等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所以一直不能形成对此项技术的专家共识,在国内规范化推广应用的道路还很漫长。因此,迫切需要尽快组织科学规范的、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而达成专家共识,否则会影响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

另外,三氧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随着三氧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揭示了三氧的毒性和治疗的双重作用,精确计量医用三氧产生设备的问世和发展,使得临床上能更加精确地掌控三氧治疗的浓度,三氧治疗更安全。期望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过程中,能进一步加强对三氧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拓宽三氧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医用三氧的作用机制

消毒杀菌

三氧消毒灭菌的机制是通过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而破坏其生物膜、氧化细胞内的酶、破坏遗传物质等。近年来,随着三氧发生器的进一步改进,三氧消毒逐渐进入临床应用。将三氧通过投加装置投入水中或者接触物体表面,会直接杀灭细菌、厌氧菌、病毒和寄生虫,并将其清除。三氧的浓度若达到一定的阈值,其消毒灭菌可以瞬间完成。三氧是无耐药性的广谱抗生素。其对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与甲醛溶液相媲美。三氧还可以用于人体伤口创面局部的消毒杀菌。

改善血流变

血液在体外经三氧处理后在红细胞膜上发生了轻微的过氧化反应,使细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使膜的流动性增加,随着膜表面的负电荷增加,红细胞的沉降率也随之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血浆黏稠度降低外,三氧可以参与体内脂质代谢,激活抗氧化保护系统活性,对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加有一定意义,降低血脂,改善血流。三氧通过肝素-三氧激活血小板,明显有助于至少两种重要因子的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三氧能改变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方式,在有血栓形成部位生成过氧化物产物,促使血栓解体。

抗炎镇痛

三氧能提高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增强脂质过氧化酶反应。三氧能刺激脑啡肽等物质的释放,有类似化学针灸的作用。三氧还能氧化灭活或氧化分解体内各种致痛物质,并能迅速缓解各种组织的缺氧状况。用局部痛点注射三氧及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与传统针刺、推拿方法对比发现,注射三氧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治疗,且复发率也低。

调节免疫

三氧与血液混合后可以产生过氧化氢(H2O2),H2O2作为重要信使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诱导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达到激活和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三氧通过与机体作用的瞬间可增加自由基数量,诱导并激活机体抗氧化酶系统,使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还原酶等自由基清除剂大量产生,清除机体过多的自由基,从而调节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组织氧供。三氧能活化红细胞,提高三磷酸腺苷(ATP)和2,3-二磷酸甘油(2,3-DGP)水平,增加血液的携氧量和促进红细胞对氧气的释放,增加对组织的供氧量。三氧还可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改善血的流变性;三氧易溶于水,因此可使血液中溶解。

三氧治疗的优势

治疗成本低:三氧治疗所消耗的原材料主要是氧气(或空气)、水、电和一次性耗材,成本低。医院所用的臭氧治疗仪是进口设备。

易于普及:目前在市场上多数三氧治疗仪均为普及型机型,价格适中,体积较小,便于使用和携带,不仅适合大城市、大医院使用,医院医院使用,易于普及。

操作简单:在三氧治疗的方法中,除个别的如治疗椎间盘疾病所用的椎间盘三氧注射需要X光机配合,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较高的操作技术外,许多方法如自体血液回输法、阴道冲洗法、直肠灌注法、局部熏蒸法等均操作简单,所需辅助设备少。

无抗药性:三氧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菌和病毒的DNA和RNA而将其杀灭,因此细菌和病毒对三氧不会产生抗药性,这是三氧的突出优点,也是三氧成为防止抗生素滥用的替代品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抗生素久治不愈的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三氧治疗更有优势。

安全性好:尽管三氧的应用在目前尚有争议,但大量临床观察及研究均证实三氧治疗安全有效。

本文节选自《实用中医药杂志》年2月第33卷2期,这是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希望更多学者在大学就能够普及到医用三氧。

(同







































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医院兰州哪家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7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