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动越慢,寿命就越长吗?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心脏跳动的快慢与寿命长短确有一定关系。
在动物世界里,谁最长寿?目前的答案是,海龟,中国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自从年开始,德国科学家就开始着手研究心脏跳动快慢与长寿之间的关系。他们将所有的动物的心脏跳动与寿命做了一个有趣的排行,结果发现,老鼠、鲸鱼、大象和海龟这四种动物,心脏跳动越慢,平均寿命就越长。老鼠的心脏每分钟能跳—次,但平均寿命一般仅为2年,而鲸鱼与大象的心脏跳动为每分钟20—30次,可以活数百年。专家认为,动物个体越小,心脏跳动越快,那么,寿命就越短。种种迹象表明,心脏跳动与寿命的确有一定关系。
专家认为,心脏跳动快,那么,耗氧量必然增加,而心脏跳动慢,代谢也会较慢,动物的寿命也因此延长。然而,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长寿与心脏跳动有关系,但一个人是否长寿还是取决于基因,另外,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等也影响到寿命的长短。人的心脏跳动最健康的是每分钟60—80次,在60—次之间都属于正常。运动时比安静时要跳得快一些,女性比男性要跳得快一些,孩子比大人要跳得快一些,新生儿每分钟心跳可达次。在平时,假如成人安静时每分钟心跳超过了次,医学上就算作“心动过速”;而少于60次,则是“心动过缓”。还有些人的心跳会时快时慢、跳跳停停,这些都属于心跳异常。
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专家们认为,这两句话都不完全对。生理学家发现,虽然运动时人的心跳很快,但长期从事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得到了锻炼,平时心跳的次数反而比一般人要少。所以,坚持适量的运动,是有利于自己健康的,然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超越极限的运动中,便很容易发生猝死等病症。这是因为运动过量后,心脏过度锻炼而肥大,心腔反而变得相对较小,血液往往供应不畅,极容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其实,现有的研究还无法具体、准确地解释心脏跳动与寿命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散步、慢跑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长期处在愤怒、紧张的环境里的人,是不容易长寿的,所以,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4招让心跳乖乖“听话”
控饮食:每餐不宜过饱,少食多餐,少喝浓咖啡、浓茶。戒烟戒酒,定时排便。在饮食合理的前提下,多吃些乳制品、坚果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
多运动:坚持轻度体力活动或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防感冒: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心脏病患者尤其需要预防感冒、防止发烧。·
睡眠足:因饭后迷走神经趋向兴奋,抑制心跳,可能使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发生意外事故,因此,饭后不宜立即就寝。另外,还需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过度劳累。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白巅风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