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家写过一篇心电图基础知识详解,但里面只阐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并没有具体的提到异常心电图是怎样的,所以今天弄的是一些心电图案例,哈哈,废话不多说,看看你能拿多少分吧。
-----------------------
高等医学院校心电图统一考试
*考试说明
1.本次考试一共9题,每题4分;
2.诊断结果的答案仅供参考;
3.每题答对一点加一分,错一点减一分,不答无分。每题最高4分,最低0分
第一题
患者女,57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图为其电图
答案
▼
结论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
3.ST段异常
4.U波异常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各导联QRS波规律出现,时限小于0.12s,心率约75次/人,其前可见明显的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PR间期0.16s,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第3个QRS波,提前出现,其前可见房性P`波,形态与正常P波不同,P`R间期大于0.12s,其后代偿不完全,由此判定其为房性早搏;ST段:于Ⅱ、Ⅲ、avF、V4-V6导联下移大于0.05mV,由此判定其为ST段异常;V3-V6导联T波后出现U波,且幅度大于同导联T波的1/2,由此判定其为U波异常。
第二题
患者女,79岁,图为其入院常规心电图
答案
▼
结论
1.窦性心律
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3.ST-T异常
4.TV2TV6
诊断分析
如图可见:患者P波在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P-R间期大于0.2s,由此判断其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L导联ST段下移大于0.05mV,Ⅰ、avLV4-V6导联T波呈倒置或低平,由此判定其为ST-T异常。
第三题
患者男,78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图为其心电图
答案
▼
结论
1.心房扑动伴心室率过速
2.T波异常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P波在各个导联消失,取而代之以频率规则的F波,呈2:1下传,且心室率大于次/分钟,由此判定其为心房扑动伴心室率过速;且T波在Ⅰ、Ⅱ、Ⅲ、avL、avF、V4-V6导联小于其同导联R波1/10,由此判断其为T波异常。
第四题
患者男,62岁,图为其手术前心电图
答案
▼
结论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
3.左心室高电压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第4个P波提前发生,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不同,其后继以形态正常的QRS波群,且代偿不完全,由此判定其为房性早搏;RV52.5mV,由此判定其为左心室高电压。
第五题
患者男,64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图为其心电图
答案
▼
结论
1.窦性心律
2.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3.ST段异常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并且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到阻碍,出现QRS波脱漏,脱漏后PR间期又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漏,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由此判定其为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该现象也叫做文氏现象:又可发现ST段在V4-V6下移大于0.05mV,由此判定其为ST段异常。
第六题
患者男,86岁,突发心动过缓,曾有房颤病史。
答案
▼
结论
1.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交界性逸博心律
3.ST段异常(洋地黄中毒)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各导联P波消失,取而代之以f波,由于发生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此房颤波无法下传至心室,因此心室心律为交界区发出的交界区逸博心律,缓慢而整齐,ST段在Ⅱ、Ⅲ、avF、V4-V6下移大于0.05mv,形态呈呈鱼钩样下移,考虑病人有房颤病史,因此患者很有可能是因为洋地黄中毒从而导致以上症状。
第七题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心悸就诊,图为其心电图
答案
▼
结论
1.窦性心动过速
2.二尖瓣型P波
3.左心室高电压
4.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且P-P间期小于3大格,即心律大于次/分钟,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动过速;P波增宽,时间大于0.11s,且Ptf-V1≤-0.04mm由此判定其为二尖瓣型P波;RV52.5mV,由此判定其为左心室高电压;P-R间期大于0.2s,由此判定其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第八题
患者女,31岁,因偶发心悸就诊,图为其心电图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有惊喜!
▼
结论
1.窦性心律
2.短PR间期
3.心室预激(A型)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由此判定其为窦性心律;且PR间期缩短,小于0.12s,QRS波增宽大于等于0.12s,QRS波起始有预激波(delta波),并且V1导联主波向上,ST-T发生继发性改变,由此判定其为心室预激(A型)。
第九题
患者女,76岁,图为其入院常规检查心电图
答案
结论
1.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交界性逸博心律
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4.V5、V6R/S1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各导联P波消失带以F波,R-R缓慢并且匀齐,并且F-R间期不固定,由此可知患者为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了解到患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史,由此判定患者QRS波宽大畸形不是由于室性逸博,由此判定为交界性逸博心律;QRS波群时限≥0.12s,并且V1导联呈rsR‘形态,Ⅱ、Ⅲ、avF导联呈rS型,并且SⅢ大于SⅡ,Ⅰ、avL导联呈qR型,切RavL大于RⅠ,并且患者电轴左偏在-45°-90°,又由于病人有病史,由此判定患者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由可知V5、V6R/S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