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简介

叶利方,医学硕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苏州大学博士在读。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心血管常见疾病、各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诊治。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钱琳艳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年取得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冠心病康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冠脉学组委员兼秘书,主要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致力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的介入治疗(包括支架植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和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

糖尿病是心源性猝死(SCD)的公认危险因素。但既往研究很少包括年轻人,并且数据多来源于尸体解剖的死者,所以研究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倚。此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SCD风险差异也尚不清楚。

近日,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的一项丹麦研究显示,1-35岁的青年糖尿病患者SCD发生率是非糖尿病青年患者的8倍以上。揭示了对患有糖尿病的年轻人进行早期心血管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主要结果:

1.该研究对-年这10年间丹麦境内所有1-49岁的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有例为SCD。在例死者中,糖尿病患者例(占死亡总数的5%),其中SCD例(占全部SCD的9%),1型糖尿病71例(60%),2型糖尿病47例(40%)(图1)。SCD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如表1所示。在有SCD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中位年龄分别为43岁和37岁,P0.)。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

2.图2概述了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最常见的死因是SCD(n=,18%)、非SCD(n=,17%)、肺部疾病(n=96,14%)和内分泌疾病(n=87,1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死亡原因(n=24,占所有内分泌死亡原因的28%),其次是糖尿病肾病(n=10,11%)和低血糖(n=5,6%)。在38例SCD糖尿病患者尸检病例中,SCD最常见的潜在原因是冠心病(n=18,47%)、SADS(n=10,26%)和心脏肥厚(n=4,11%)。在10例SADS病例中,有6例为1型糖尿病。在1-35岁的心源性猝死糖尿病患者中,SADS是最常见的潜在死亡原因(n=7,54%),而冠心病(n=16,64%)在36-49岁的患者中最常见。

3.图3及表2显示了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1-35岁糖尿病患者SCD的年龄和性别标准化发生率为21.9(95%CI14.9-72.5)/10万人年,而1-35岁非DM患者为2.6(95%CI2.4-2.8)/10万人年。其对应的发生率比值为8.6(95%CI5.8-28.6)。在36-49岁糖尿病人群中,SCD的发生率为.8(95%CI93.7-.1)/10万人年,而36-49岁的非DM人群中SCD的发生率为19.7(95%CI18.2-21.2),相应的发生率比值为6.1(95%CI4.7-7.8)。

4.心源性猝死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1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内分泌疾病(n=79,17%)和非SCD(n=78,17%)(图2)。在尸检病例中,不管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其最常见的SCD原因都是冠心病(n=11,42%和n=7,58%),其次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SADS(n=7,31%)。1-35岁1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标准化SCD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25.1(95%CI16.3-76.1),36-49岁患者的SCD发生率为.7(95%CI.5-.3)。1-35岁的1型患者和无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比值为9.9(95%CI6.3-30),36-49岁的患者的发生率比值为9.2(95%CI6.6-12.7)。21-35岁2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标准化SCD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26.7(95%CI9.7-.1),36-49岁患者的SCD发生率为92.4(95%CI62.7-.2)。21-3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无糖尿病患者的SCD发生率比值为6.1(95%CI2.2-34.5),36-49岁的患者的ISCD发生率比值为4.7(95%CI3.2-6.9)。

结论:糖尿病可显著增加青年人群(1-35岁)心源性猝死风险,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年轻人,应早期进行心血管风险监测和评估。

之江心学评述:

既往认为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发展,引起心肌缺血,继而诱发心源性猝死。但最新证据表明,该机制并不能完全解释糖尿病和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联。糖尿病本身也可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可与缺血性心脏病无关。非缺血性心脏病原因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在年轻糖尿病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此类患者中,糖尿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尚不明显。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就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另一潜在原因。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控制心脏电生理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衡,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虽然糖尿病神经病变传统上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但近期研究表明,它在糖尿病诊断时就可以发生,甚至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也可能已经发生。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青年患者,早期进行心血管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LyngeTH,SvaneJ,Pedersen-BjergaardU,etal.Suddencardiacdeathamongpersonswithdiabetesaged1-49years:a10-yearnationwidestudyofdeathsinDenmark.EurHeartJ;41:-.NgA,BaxJJ.Hyperdynamicleftventricularfunctionandtheprognosticimplicationsfor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EURHEARTJ.;41:-9.

2.TanHL,vanDongenLH,ZimmermanDS.Suddencardiacdeathinyoungpatientswithdiabetes:acalltostudyadditionalcausesbeyondischaemicheartdisease.EurHeartJ;41:-.

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8名(其中博士学位15名,硕士学位17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数千例。

往期精选

1、之江心学:“祸从口出”的房颤

2、CKD4-5期患者使用ACEI/ARB,心脏肾脏结局如何?

3、之江心学:瘦得快还增加房颤风险?

4、之江心学:siRNA治疗!从“猎户座”开始,降脂治疗或将再进化!

5、之江心学:房颤中风,但左心耳血栓溶不掉怎么办?可以直接堵!

6、之江心学:“小酌怡情”?不,“小酌”诱发房颤

7、之江心学:终于等到你,三尖瓣病变迎来介入治疗时代

8、之江心学:新型降糖药SGLT2i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房颤/房扑发生风险

9、之江心学:左主干病变的华山论剑

10、之江心学:心病还需“新药”医——Vericiguat

11、之江心学:心脏脉冲电场消融——肺静脉电隔离的未来?

12、之江心学:无导线左室起搏——WiSE-CRT重磅袭来

13、急性冠脉综合征围术期与之江心学:从SECURE-PCI研究回顾10年间的相关进展

14、之江心学:儿童左室心尖部起搏:可行性及对心室功能的长期影响

15、之江心学:心力衰竭病人如何科学算命?

16、之江心学:胺碘酮会致癌吗?

17、之江心学:两扇心“门“同时漏风,要不要一起修

18、之江心学:运动能降低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19、之江心学:高出血风险患者植入药物涂层洗脱支架,无聚合物还是聚合物

20、之江心学:肥胖房颤患者治疗双管齐下:减肥手术导管射频消融术

21、之江心学:“孤僻”的aVR导联,居然可用于肥厚型心肌病猝死风险的预测

22、之江心学:没有特异性拮抗剂,遭遇阿哌沙班或利伐沙班相关性颅内出血怎么办?

23、之江心学:房颤合并ACS患者如何抗凝抗血小板?荟萃分析告诉你,DAT可能增加患者支架内血栓和再次心梗风险

24、之江心学: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空白期”

25、之江心学:不幸的童年增加中年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26、之江心学:主动脉狭窄低危患者该选择TAVR还是外科手术?

27、之江心学:EF值越高,预后越好?

28、之江心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l/132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