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1岁男性有心悸病史,每隔数月就会发作一次心悸。在医生办公室常规体检时,心率突然加快,自诉心悸。采集一份心电图(ECG49A)。几分钟后,心率减慢,但变得不规则,于是采集另一份心电图(ECG49B)。

问题:心电图显示什么?

诊断:ECG49A——室上性心动过速、长RP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ECG49B——心房扑动伴不等比例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ECG49A——显示心律规则,次/分。QRS波时限正常(0.08s。但QRS波形态正常,尽管V1导联存在R’波(←),表现为右室传导延迟。这种V1导联的QRS波形态称为嵴形,是由于右心室除极终末部分为室上嵴所致。电轴约为0°(I导联QRS波呈负向,aVF导联QRS波双向)。QT/QTc间期正常(/ms)。

任何导联都没有明显的心房波。然而,在V1、II、aVF导联每个QRS波前均可见形态单一且规律的正向波形(+)。这些波在III和aVF导联呈负-正双向。这是一长RP(短PR)心动过速(RP间隔=0.24s,PR间隔=0.12s)。长RP心动过速的病因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异位交界性心动过速、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伴1:2房室阻滞。P波在III和aVF导联呈负-正双向,因此不是窦性节律。仔细观察AVF导联,可以看出,在QRS波终末部分可以看到第二个电轴及形态相同的波(^)。比较aVF导联QRS波之前和之后的波间距,频率规整为次/分(冂)。这些发现提示为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

ECG49B——显示心律规则,平均次/分,然而,前7个QRS波不均齐,有三个长RR间期(凵)。剩下的QRS波规则,频率次/分,与心电图49A的频率相同。QRS波时限,形态和电轴与心电图49A中看到的相同。QT/QTc间期与心电图49A相同。

心电图开始时不规则是由于更大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引起,心房波频率为次/分(+)。心房波在II、III、aVF导联为负-正双向,呈“锯齿”型,V1导联中该波为正负双向(^)。因此,这是典型的心房扑动伴不等比例房室传导阻滞(3:1和4:1),最终稳定为2:1房室传导阻滞。与心电图49A类似,为长RP(短PR)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常常是一个困难的诊断,因为两个扑动波之一可以叠加在QRS波的开始,类似Q波,或叠加在QRS波的终末,类似S波或ST段压低。在这些情况下,可能很难区分房速和房扑。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心房扑动普遍对电复律有反应,而房性心动过速(通常是一个异位病灶引起)电复律通常不能转复。可以通过增加房室传导阻滞来暴露心房波,确定房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这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法(颈动脉窦压力或Valsalva动作)或房室结阻滞剂的使用(腺苷、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地高辛)实现。

译文整理

白旭鹏此文为读心有术经典内容回顾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yy/12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