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吴雅恺是全国名老中医之一,行医6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验方补心通脉汤对多种心系病证,尤其对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病理基础,多属心肾阳虚吴老曾言,脉为心之府,心脏一旦病变,其病理变化必然反应在脉象上,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多为迟脉及沉、细、结代脉。《诊宗三昧》云:“迟为阳气失职,胸中大气不能敷布之候。”
吴老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该类患者除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心气虚弱症候外,还多伴有面色苍白,畏寒,眩晕晕厥,腰膝酸冷,胸痛耳鸣等肾阳不升、心阳不宣等症候表现,因此吴老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肾。
盖因肾阳为诸阳之本,心脉循环也自然“资始于肾”,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式微,不能温运血脉而呈迟、结之脉。故心肾阳虚是本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心阳不振可导致心脉瘀阻;肾阳亏虚,损及脾阳,脾失健运易成痰饮湿滞。
因虚致实,吴老以温通为法,并自拟补心通脉汤治疗本病。基本方为:附子、仙灵脾、桂枝、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炙甘草、当归。方中附子配仙灵脾以通行十二经脉,振奋心肾之阳。
伍桂枝、当归、丹参、炙甘草能和营活血,调畅心脉;合党参、黄芪则大补元气,鼓舞血行;又以麦冬、五味子养心护阴,兼制阳药之燥烈。诸药相配,具有温壮肾元、振奋心阳、益气活血、定志通脉之功效。
.温通为法,尚须随症化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根本改变为阳气虚衰,但阳气虚有程度和所属脏腑侧重的不同,单纯心阳不振者病情较轻,表现为脉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
心脾阳虚者,表现为脉迟细、眩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肾阳虚者,脉沉迟而弱、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其在阳虚的基础上,常可见寒凝血瘀、痰饮等标实之证。故吴老在基本方后尚有加味之法:气虚甚者加人参;阳虚明显者加肉桂、干姜;阳虚寒凝者加麻黄、细辛。
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山药、仙茅;脾阳虚而生化乏源者重用当归,并酌情加芍药、鸡血藤;夹瘀者选川芎、红花;夹痰者加瓜蒌、薤白、郁金;夹饮者加茯苓、白术。
例:张某,女性,54岁。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阿托品试验心率最快为56次/分。因患者拒绝安装起搏器,于98年0月日就诊。
症见:胸闷憋气,时欲叹息,甚者连续吸~3口气,头晕乏力,心悸心慌,腰膝酸软,小腿肌肉抽搐,夜间尤甚,纳差便稀,舌淡唇白,脉沉细迟,心率43次/分,律齐。心电图提示:交界性逸搏心律。
中医辨证属命门火衰、心脾阳虚、血脉滞涩,治以温阳通脉。
处方:制附子0g、仙灵脾0g、党参0g、麦冬0g、山药0g、当归0g、干姜5g。服药约个月后,心率增加至60次/分,以后间断服用中药,心率稳定在60次/分左右,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
例:李某,女性,56岁。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心跳缓慢3年,感胸闷、胸痛、阵发性眩晕、肢体麻木、怕冷、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
去年曾次住院治疗,经降压、扩冠改善血供等治疗,病情一度好转。近年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于年3月6日来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脉迟细,苔白、舌质淡紫。中医辨证属心肾不变,阳衰血虚、心脉瘀阻。治以温补心肾、养心活血、通脉和络。
处方:制附子0g、党参0g、鸡血藤0g、当归0g、丹参0g、川芎0g、麦冬0g、五味子5g、仙灵脾0g、红花5g、赤芍0g、白芍0g、桂枝0g。水煎服,日剂。
服药7剂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4剂后,复查心电图正常,心率78次/分。以后常服本方,病情稳定。随访年未复发。
例3:李某,男性,5岁。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跳缓慢0年,一般在40~50次/分,其间曾多次晕厥,昏厥时心率最慢为35次/分。医院多次抢救。年6月来门诊就诊。
症见:畏寒怕冷,眩晕耳鸣,心慌乏力,下肢浮肿,气短时喘,心率40次/分,脉沉细迟,苔薄,舌质淡胖。中医辨证属阳虚水泛,治以温阳化饮。
处方:制附子5g、桂枝0g、茯苓30g、炒白术0g、炙甘草3g、丹参0g、仙灵脾0g、炙麻黄0g、细辛5g、党参0g、麦冬0g、干姜5g。4剂后症状改善,服药个月后心率增至6次/分,连续治疗半年,病情稳定。
来源:现代名中医冠心病治疗绝技⊙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易星辰()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推荐06最HOT白癜风专治医院有哪些白殿疯早期症状图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wh/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