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脏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沿着传导系统下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依次抵达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如果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就会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由于其发病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故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实为重要。

症状体征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

冠状动脉正常的人,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心动过速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肾血流量降低8%,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10%;房性心动过速时肾血流量降低18%;快速型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降低20%;室性心动过速则可减低60%。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34%,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用药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项:

1.祛除诱因消除各种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心律失常者应避免吸烟、饮酒,不要饮浓茶和咖啡;如果心律失常是药物引起的,要停用该药物。

2.治疗病因治疗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窦性心动过速也就得到了矫正;冠心病心肌缺血介导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动脉的狭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会随之消失。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阻断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动过速就会得以终止。

3.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1)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电学治疗: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既有紧急情况下的电复律,也有根治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主要有:

①电复律(同步或非同步):包括最常用的体外电复律、外科应用的经胸心外膜电复律、经食管电复律、电生理检查时的心腔内电复律和ICD等。

②电刺激法:是一种经食管或心腔内快速刺激而终止心律失常的方法。

③起搏治疗:已经从单纯治疗心动过缓,向治疗心动过速领域发展。

④导管消融:该法发展较快,治疗的范畴和适应证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3)机械治疗:比如刺激迷走神经、压迫眼球、刺激咽部等。

(4)手术治疗:包括旁路或慢通道切断、长QT时的交感神经节切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治疗等。

饮食保健

心律失常吃哪些对身体好?

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三、心律失常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5)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6)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预防护理

心律失常的预防十分重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切勿过劳、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等,平时要做到适当体育锻炼,保持标准体重。

2.要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激动,要培养广泛的兴趣,自寻乐趣,经常调节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

3.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控制患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禁烟限酒,避免受凉、细菌感染等。

4.如发现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

病理病因

临床上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心内膜炎等,由于心脏的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受病变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心律失常几乎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

2.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心脏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心脏的离子平衡失调等;除心脏因素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介导的心肌乏氧、全身及心脏局部酸碱平衡的调节障碍等,具备了心律失常的离子和代谢所必备的基础,形成心律失常的条件因素,因而常常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

3.药物的影响多种药物可以引起心律失常,比如非保钾利尿药、洋地黄类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氨力农和米力农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经过改变离子通道,或者稳定细胞膜,或者改变心脏的不应期,或者作用于心脏的受体,达到防止或终止心律失常的目的。但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如果应用不当,也能介导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4.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创伤、手术、心脏导管检查等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5.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惊吓、忧郁、饮酒、饮浓咖啡等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健康的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一般讲人的一生总会有心律失常发生。

疾病诊断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鉴别,详见上述诊断中所述。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视引发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而不同,应常规检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检查甲状腺功能、肾功能情况;检查血沉、抗“O”、免疫功能和心肌酶谱等等。

其他辅助检查:

1.心电图

(1)体表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的最主要手段。临床上采用12导联心电图。可以从心脏的立体结构方面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部位。然而12导联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短,不容易描记到短暂心律失常的图形。所以临床上常常采用P波清楚地导联(Ⅱ、Ⅲ、aVF和V1导联)较长时间描记,便于捕捉心律失常。

(2)食管心电图:可以清晰描记P波,对12导联心电图P波记录不清楚的患者,很容易获得P波信息,有助于正确诊断。

(3)心电图监测:为克服心电图描记时间短,捕捉心律失常困难的缺点,人们采用心电图监测的方法诊断心律失常。

①床边有线心电图监测:适用于危重患者。

②无线心电图监测:便于捕捉患者活动后心律失常。

③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心电图,连续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它的出现解决了只靠普通心电图无法诊断的心律失常问题。

④将心电图经过医院或监控中心,有助于了解患者工作和生活时的心律失常情况。

(4)体表His电图:采用心电的滤波和叠加等方法,记录到的His电图,能帮助分析心房、His束和心室电图的相互关系和顺序,辅助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

(5)体表心电图标测:采用数十个体表电极同时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心电图,便于分析心律失常的起源点以及传导顺序和速度的异常,尤其对异常通道的诊断有价值。

2.心脏电生理临床电生理研究是采用心脏导管记录心脏内各部位心电图,并且用脉冲电刺激不同部位心肌组织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正常和异常心脏电活动的情况,对复杂心律失常做出诊断,并且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以及协助选择治疗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十分准确地反应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激动的传导顺序,对于临床诊断困难或用其他方法无法发现的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3.其他检查心室晚电位、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电图频谱分析、心室率变异分析、运动心电图和倾斜试验都有助于复杂或某些特殊心律失常的诊断。此外,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ECT、CT和MRI等对于器质性和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并发症

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

预后

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类型、性质、基础心脏病、年龄、患者的心脏功能及是否合并全身疾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为冲动发生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兼有。

1.冲动发生异常

(1)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2)窦房结激动不能传出。

(3)潜在起搏点不受窦房结自律细胞的控制。

(4)自律性异常增高。

(5)触发激动:是指早期后除极触发激动及延迟后除极触发激动。

一般正常自律状态下,激动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各种窦性心律失常和逸搏心律;异位的自律性可致加速的房室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节律,并行收缩、房性或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后除极触发激动所致的心律失常主要有与洋地黄反应有关的房性、房室交接性与室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加速交接性和心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某些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2.冲动传导异常

(1)缓慢传导、递减传导及传出阻滞: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引发冲动通过某传导组织时,其传导速度减慢抑或逐渐减慢直至完全停止。此类心律失常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增宽或切迹(房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再则由于冲动形成后,周围组织的相对或绝对不应期延长,使冲动传出延长或中断。此类心律失常包括窦房、房室及室内束支传导阻滞等。另外,缓慢传导是形成折返激动的重要条件,而递减速传导则形成单向阻滞。

(2)单向阻滞与折返:

①折返形成的基本条件:

A.有折返环路。

B.环路中一支发生单向阻滞。

C.激动从另一支缓慢传导。

D.阻滞部位远端心肌延迟激动。

E.阻滞部位近端心肌再激动。

②常见折返途径:

A.窦房结折返。

B.房室结折返。

C.房室折返(显性及隐性预激)。

D.房内折返。

E.浦肯野纤维末梢折返。

F.希氏束-浦肯野纤维内折返。

G.心室肌内折返。

③折返机制所形成的心律失常:常见的有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持续单形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3.冲动发生异常与传导异常并存如这样组合时,既有冲动起源异常,又有传导异常。异位起搏点由周围传入阻滞保护,始终保持其除极规律,形成并行收缩心律。异常冲动发生与冲动传导异常相互作用,可改变异常冲动的传入或传出阻滞程度,使异常冲动发生加速或减速。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反复心律、并行心律(房性、交接性、室性、混合性)、房室分离、心房分离等。

心动过速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症状

心动过速的症状有哪些?

心跳速度过快被称为心动过速。如果心跳过快以至于不能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时,可以出现心悸、快速心动、胸痛、头昏、眩晕、昏迷或半昏迷等心动过速的症状。发生心动过速时,心律可能规则或不规则搏动。

如果快速的心跳起源于心室,称为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影响心脏将足够的血液泵入大脑和其它重要器官。

首先,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心室率常在—次/min之间,QRS波宽大畸形,时限增宽,第二,T波方向与QRS无波主波相反,P波与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第三,Q—T间期多正常,可伴有Q—T间期延长,多见于多形室速,第四,心房率较心室率缓慢,有时可见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

第二,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第三,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

第四,基础心脏病的体征。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表现为:常发生于患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和洋地黄中毒的病人,发作短暂或持续数月。当房室传导比率变动时,听诊心律不恒定,第一心音强度发生变化。

病理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心脏位置

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治疗折叠急救方法

可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1、让病人大声咳嗽。

2、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3、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4、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如果上述办法不能缓解,病人仍头昏。出冷汗、四肢冰凉,医院救治。

年轻人出现心动过速,是因为青春期的植物神经功能一般都不稳定,很容易出现紊乱或功能失调。不过,这只是暂时障碍,不须特殊治疗,过了青春期,心悸也就自愈了。青春期心动过速虽不是器质性病变,但心跳加速时,特别是心率超过每分钟次,也是很不舒服的,所以心动过速在每分钟次以上时,就应该适当休息,服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平衡的药。在次以下的,一般不须休息,适当用些药就可以了。

折叠频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

一些药物对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效果是非常好的,如:心律平,异搏定等。但药物仅是暂时的“终止”发作,不能永久性的根治,推注药物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服药既不能确切有效的防止心动过速的再发,同时也是有害的。根治的方法是依靠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的方法:病人保持清醒状态,局部麻醉,在上胸和两侧大腿根部的静脉(动脉)插入2~4根约2毫米粗的软管到心脏,借助特殊的心电仪和X光机“找”到多余的“电通路”,再用一台称为“消融仪”的小机器放出电能量,通过细管子到达该“电通路”的组织,使它干燥、坏死,达到根治目的。损伤的面积非常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即可进食,1~2天后可出院照常生活、工作。

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可一次性根治,术后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外科手术比,它不需要开胸和全麻,病人无痛苦,操作方法简便。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术后24小时就可起床活动,术后3天就能出院,并能迅速根治。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的处理方法肯定和年轻人不一样。具体如下:1..尽量使头部后仰或躯体前弯。2.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部,以诱发恶心或呕吐,由此兴奋迷走神经而减缓心跳。3.向一个已经相当膨胀的气球再尽量吹气。4.深吸一口气后屏住气,再用力把气呼出。5.用冰袋(冰袋内水温保持4℃)围绕颈部,直至发作终止。6.面部浸入10℃冷水中,直到不能继续屏气时抬头吸气,反复3—5次。对于经常发病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如龙骨20克、牡蛎20克、丹参15克、夜交藤30克。每日1剂,30天为一疗程。

用法用量

每次10克日服1-2次每包服用10天一月3包用蜂蜜或温开水送下。1-2个月见效。

心率过缓概述

病因

  可由生理性、全身性、药物性或心脏血管性疾病疾病所引起。

  1、生理性:正常人,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员或强体力劳动者,可有窦性心动过缓。睡眠和害怕也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再如一些手法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呕吐,血管抑制性晕厥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全身性疾病:流行性感冒、伤寒、甲状腺机能减退、白喉恢复期、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垂体功能迟钝、高血钾、碱中毒、食道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药物性:一些药物像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4、心脏血管性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法鲁氏四联症或大血管错位术后,微生物累及心脏,出血进入窦房结,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累及心脏抑制中枢或加速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的发生。

检查诊断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1、对于没有心脏不舒服的人,脉搏在50~60次/分,这种窦性心动过缓多为生理性,即为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会影响健康,也不用治疗。

  2、对于心脏有不舒服的人,注意数平时平静时的脉搏数,再数心脏不舒服时的脉搏数,如果每次不舒服时脉搏数都比平时有减少,就说明你的不舒服是心动过缓引起,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你也可以先检查24小时心电图,看看心率最慢有多少。如果心脏的快慢有心脏不舒服没有关系,脉搏在50~60次/分,则说明不用治疗心动过缓,但需要做其它检查,来确诊你是不是有心脏病。

  鉴别诊断:

  1、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博动异常的病理现。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

  2、心率增快: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家长一般都知道,正常人在运动或体力劳动之后,心率会加快。孩子亦是这样,特别在受惊吓或哭闹时,更是如此。

  3、极速型心率: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每分钟次,称为心率快,速率常在每分钟-次之间。心率快开始和终止时,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4、正弦胎心率:胎儿电子监护时胎心率呈正弦曲线胎心率(SinusoidalFetalHeartRate,SFHR)。SFHR的诊断标准:(1)胎心率基线稳定在~次/min,规律波动。(2)振幅5~15次/min.(3)频率2~5周期/mino(4)短期变异呈固定不变或平坦型。(5)正弦曲线波在基线上下波动。(6)无正常胎心率变异或反应。(7)持续10min以上。

治疗护理

  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尤其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跳停搏在3秒以上,或伴一过性眼黑、晕厥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在心动过缓急性发作时,除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停用可减慢心率的药物外,可以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对于心率在每分钟40次或者更慢者,药物提高心率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伴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的患者,应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如果患者的心动过缓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重量在25—50克之间。脉冲发生器埋在上胸部的皮下,起搏导线经静脉血管送入心脏。起搏器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从而提高心率,缓解或消除病人的症状,挽救生命。

  因此,平时经常有乏力倦怠、心脏不适、头晕、一过性眼黑或晕厥症状者,应当注意数数平静时及有不适症状时的脉搏数。如果不是一个经常爱运动的人,平时白天的心率总是偏慢,尤其小于每分钟50次,或是不适症状出现时患者的脉搏明显减慢,或有很长时间的停搏时应当引起注意,医院心内科的心律失常门诊进行详细的检查。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预防保健

  平时经常有乏力倦怠、心脏不适、头晕、一过性眼黑或晕厥症状者,应当注意数数平静时及有不适症状时的脉搏数。如果不是一个经常爱运动的人,平时白天的心率总是偏慢,尤其小于每分钟50次,或是不适症状出现时患者的脉搏明显减慢,或有很长时间的停搏时应当引起注意,医院心内科的心律失常门诊进行详细的检查。

宁心宝胶囊

宁心宝胶囊对心律失常、房早、室早、病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食欲下降、神经衰弱等病证均有疗效。宁心宝胶囊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增强动物耐缺氧能力,促进动物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宁心宝胶囊有提高窦性心律,改善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用于多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难治性缓慢型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病初期什么样
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7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