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头晕、心悸是临床最常见的中老年病症之一,叶应阳医师尤擅心脑血管病及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治疗及调理,本次我们选取叶应阳医师一则相关医案以飨读者。
女,66岁。
主诉:反复头晕1年,心悸3年。
刻诊:面色稍白,神有怯意,言语声低。反复头晕,发无定时,每次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头晕呈头重脚轻感,无天旋地旋感,无恶心呕吐,无肢体麻木乏力。偶发心悸,发无定时,稍感胸闷,无胸痛,遇事易惊。心悸与头晕发作无关联。纳可,二便调,眠易醒。
查体:双手欠温,脉律齐沉细,舌淡红稍暗苔白稍厚。BP:/85mmHg,HR:83次/分。心肺(—),NS(—)。
既往史:三年前出现反复心悸,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过速。医生予倍他乐克口服一片早一次,服用后心悸发作频率可减少,停药或减药则复发。
思辨:此从望神知其心胆气怯,此必少阳闭郁,木不疏土,久则中焦脾弱湿阻,以致清气不入上焦,上焦少气即发头晕。气为阳,少气则阳渐衰,心阳渐弱而为心悸。治法上先治急(头晕)后治本(胆怯心悸)。见苔白厚,湿阻中焦,清气不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待湿浊消退则加强补气。
辨证:湿浊中阻,清阳不升,心阳不足
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天麻15,黄芪15,防风3,葛根25
陈皮10,法夏10,薤白10,桔梗5
枳壳10,白术15,当归5,党参10
炙甘草5
五剂,水煎服,日1剂,分温两服。
五剂后头晕发作频率减少,白厚苔减薄。故效不更方,黄芪加量至30,再进十剂。十剂后头晕发作基本消失,服药期间仅发作两三次,程度轻微,均对生活工作无影响。心悸发作虽减少,但仍易惊。病情总体趋于好转,建议中药调整一月后再逐渐停服西药,嘱患者勿着急。
思辨:头晕已除可治心悸,心悸是少阳闭郁,心阳不足所致,桂枝辛甘温可扶阳木,故以桂枝加龙牡汤并加气血双补之品,久服后阳气可渐复,待气血渐充,则心悸可除。
更方:龙骨(先煎)30,牡蛎(先煎)30
小桂枝10,白芍10,干姜5,黑枣15
炙甘草5,黄芪30,党参15,天麻15
当归5,远志10
五剂,水煎服,日1剂,分温两服。
五剂后患者述心悸好转明显,即告知患者再进五剂后西药可减半量。谁知患者心急,服药三剂后即已西药减半。然而,西药减半,心悸之症状不增反消,心率85次/分,律齐,即知中药疗效确切。仍嘱患者切勿心急,恐停药太快出现反弹反应,中药原方再进五剂。
结语
此后1年间患者间断来诊,间断服中药。西药偶服半片,基本停药。头晕及心悸发作甚少。
叶应阳医师简介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叶应阳,男,中医全科医师。擅长辨证用中药及针灸治疗各类内科疾病,如头痛、头晕、失眠、咳、喘、心悸、胸闷、便秘、胃痛、腹泻、尿频、肩周炎、关节痹痛、皮疹、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尤擅长神经内科疾病,如中风、痴呆、重症肌无力等;并擅长温补法调理中老年及小儿各类虚弱体质及亚健康状态。
为中医内科临床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广中医博士生导师、孚道仁医中医馆馆长陈根成教授,并得到南方医科大学田时雨教授(文职一级中将)等多位名老医师临床传授医术。深究古中医学与易、道、内经,坚持衷中参西,对“命门学说”“脉理”临床研究颇有心得。医院、广中医三院、医院、医院临床,发表多篇中医核心期刊论文,多次参与各项中医药课题研究,在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