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样电位(spikepotential,SP)是指在心脏的特殊部位可记录到的形态锐利,短时程的电位,多见于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对导管射频消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尖峰样电位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综述。

1旁道电位

旁道电位(AP)其实为最早在临床中发现的一种尖峰样电位,旁道电位的特征为高频,锐利,短时程,符合尖峰电位的特点。前传和逆传的旁道电位均与心房和心室波分离,呈单相尖锐波,时限宽为10ms。

图1旁道前传时标测电极记录到旁道电位(AP)

确定是否为旁道电位应具备以下主要条件:1.该电位即非心房电位的一部分;2.非心室电位的一部分;3.与H波分裂区分;4.用记录到旁道电位的导管起搏,刺激到心房及刺激到心室的时程与经旁道逆传时旁道电位到心房和旁道前传时旁道电位到心室的时程相等。

有学者认为在有些旁道患者冠状窦内记录到的的尖峰样电位可能是冠状窦的肌袖电位,而真正的旁道电位仅在5-15%的旁道患者记录到。在旁道标测过程中记录到的异常的较碎裂电位由旁道心房插入点附近激动的各向异性所致,但意味着此处为最早激动点。

Mahaim电位

Mahaim纤维被认为可能是胚胎早期发育中类似房室结组织的残余物。Mahaim电位为一种特殊的旁道电位,在三尖瓣环附近区域可以标测到Mahaim电位。Mahaim电位的特征是低振幅、高频、峰尖,类似于His束电位,但远离His束;心房程序刺激,AM间期逐渐延长(递减传导);在窦性心律、心房起搏、心动过速时均可标测到。Mahaim电位消融后不一定要消失,因在阻断部位的近心房端仍可记录到Mahaim电位。于右室游离壁房室环处标测该电位是成功的关键,在此处消融多可阻断旁道。

图2窦性心律时标测电极记录到Mahaim电位

2肺静脉电位

肺静脉内心肌纤维即心肌袖,具备心房肌类似电生理特性,有传导性和自律性。当心房的电活动传向肺静脉的肌纤维系统,就会产生一个电活动,这个电活动被肺静脉内的电极导管记录下来,即肺静脉电位。窦性心律时肺静脉内通常可记录到双电位,前一电位多数情况下振幅较低,少数情况下振幅较高,为心房电位或远场电位;后一电位多呈高频尖锐图形,为肺静脉电位。

肺静脉口内2-10cm处可记录到时限短、峰锐利的尖峰电位,即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具有快速高频、短周期的特征,波形曲折、升支尖锐,时间50ms,电压0.05mV。

肺静脉电位起自于肺静脉深处,向肺静脉口及左心房传导。窦性心律时肺静脉电位在心房电位之后,心房起搏时在心房远场电位之后。将标测电极放在不同的解剖位置,记录到的P波与A波间距不同:在肺静脉口部A波与P波融合在一起,随着向肺静脉内延伸,A波与P波间距逐渐增加。因此也可根据A波与P波的间距或融合程度判断标测电极的在肺静脉的位置。房颤消融终点是环状电极所记录到的肺静脉电位消失,或可记录到与心房电位分离的肺静脉电位,提示肺静脉内与心房间电传导中断,即达到肺静脉电隔离。

图3肺静脉电位示意图。左图标测电极置入为肺静脉内P明显提前,PA间有距离。右图标测电极位于肺静脉口部,PA几乎融合。

当肺静脉系统的节律快于心房的节律时,它就可以传导至心房,从而提前控制心房的激动,心腔内心电图可以看到肺静脉电位明显提前,位于心房电位之前。当肺静脉系统的节律为房颤时肺静脉标测到的节律明显快于心房(冠状窦或右房标测)的节律(图4)。这也有助于房颤时的肺静脉驱动灶的识别与消融。

图4肺静脉电位标测:左右肺静脉窦性心律均可标测到肺静脉电位,左静脉远端电极记录延迟的双峰的肺静脉电位。箭头指示:左上肺静脉产生快速冲动,并向外传导,驱动心房形成房颤。

与肺静脉电位相近,应用标测电极在上腔静脉也可记录到尖峰样电位,其产生的机制,电位特点及与心房电位的相对关系与肺静脉电位相似。这些大静脉尖峰电位的形成是由于肺静脉和上腔静脉近端部分心房组织缠绕,形成分布完全或不完全、厚薄不一、长短不等的心肌袖;肌袖组织可产生自发的有序或无序的电活动,通过与心房之间电传导夺获心房,引起各种房性心律失常(触发或驱动机制)。

3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尖峰样电位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尖峰电位是指消融导管在流出道内的心内记录到的窦律下出现在心室波(V波)终末段或与心室波融合,室早或室速时跃至V波前方的高频尖锐电位。并将该尖峰样电位作为消融成功的重要标志。消融后该电位消失。

流出道尖峰电位产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连接心律失常启动位点和心室心内膜电突破(breakthrough)部位(即出口)的特殊传导纤维。窦性心律时,激动从特殊纤维的出口传至心律失常的启动位点,尖峰电位位于V波终末部。当室早或室速时,激动由启动位点经特殊传导纤维传出至出口,尖峰电位跃至V波之前。尖峰电位的记录部位可能即是这条特殊传导纤维的走行区域,而最提前的尖峰电位处则可能是或接近心律失常的启动部位。因此在冠状动脉窦的室性心律失常标测中常常寻找最早的尖峰样电位处作为消融靶点。

有研究发现在右室流出道室速或室早标测过程中,90%以上的患者可以标测到形态锐利的电位,类似尖峰电位,但其时程较长40-56ms,称为尖峰样电位。在窦性心律时该电位在心室波(V波)后,而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时,该尖峰电位翻转到V波前,较QRS起始早37±11ms。电位的幅度2.0±1.5mv。在标测到尖峰样电位处消融的成功率为88%,而且在成功消融后仍然可记录到该尖峰电位。

图5起源于左冠窦室早标测到尖峰样电位(箭头所指)

图6起源于左右冠窦之间室早标测到尖峰样电位(箭头所指)

4浦肯野电位或浦肯野样电位

4.1浦肯野电位

年Nakagawa发现在所有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的左室间隔面均可见高频,短时程的电位,称为浦肯野电位(P电位)。由于其同样为形态锐利,时程短,因此也可认是为一种尖峰样电位。由于浦肯野电位在心室的分布较广,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均可到P电位,但仅在心动过速时最早的P电位处消融可成功终止并根治心动过速。将最早P电位处作为消融靶点是一种常用且有指导意义的标测方法。

图7左后分支室速放置于左室间隔面的8极导管记录到P电位

综上所述,在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过程中可标测到尖峰样电位,清晰辨认这些电位不但可更深入认识心律失常的机制,且为增加射频消融成功率提供一定的帮助。尖峰样电位指导心律失常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标测方法。

欢迎







































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fl/19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