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医院/上海市心力衰竭研究中心-心力衰竭专科

本周一名医坐堂(东方都市广播FM89.9,13:02—13:54)

嘉宾: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心力衰竭专科主任范慧敏教授

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市心衰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心力衰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擅长风湿性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疾病的外科治疗,致力于冠心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管理、干细胞移植治疗、人工心脏等方向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南院);周一下午(总院)

心脏健康

主播:愤怒等情绪对心脏有影响吗?真的有“心碎综合征”吗?

范教授:积极情绪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消极情绪则损害心血管系统。

我们的心脏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泵血动力机,它还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智能器官,情绪会感染它。

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

七情可分为积极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可促进机体功能活动良性循环,对心血管有好的保护作用。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经常发自肺腑的大笑对心血管健康极有益处。

而当我们的身体面对愤怒、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时,人体会有两种反应:一般情况下,在一定可控程度内的消极情绪,身体会通过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神经内分泌活动改变等进行适应性调节,不会致病;但暴怒失控或长期的消极情绪会过度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工作负担加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过度激活还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并激活血小板,促进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还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心房颤动和室速室颤等室性心律失常,都会引起猝死。目前所有相关研究都提示,具有容易发怒和充满敌意性格特质的人,他们敌意和愤怒的水平越高,对交感肾上腺系统激活程度就越高,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就越大。

在叙述失去亲人或者失恋的感觉时,人们常用“心都碎了”来形容。“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如今,“心碎”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经常用的词汇,而是成为了一种病症的学名。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心碎”产生胸痛、憋气、神经质。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月10日刊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这种疾病主要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以胸痛、憋气为主要症状,从症状上看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女性可占80%以上,超过1/4的是由于亲友意外死亡、失恋、激烈争吵等严重的悲痛、愤怒、惊吓诱发。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容易患“心碎综合征”。心脏病一般会给病人留下永久的伤害,其病情不易好转;而“心碎综合征”病人的心脏不会受到永久伤害,通常在接受住院治疗,并经过卧床休息后,病情可以好转。

那么如何缓解自己的坏情绪呢?建议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一下不良情绪,比如摆弄花草、与宠物玩耍、唱歌、跳舞,练习书法等。没有什么爱好也可以做点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比如打沙袋,或者跟信任的人倾诉一下,哪怕痛快地哭一场也行。动情而哭时可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或去除压抑情绪的化学物质。如果总是忍住不哭的话,身体更易受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主播:暴怒等情绪可引起心脏性猝死,这种病在年轻人中多见吗?除情绪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可引起心脏性猝死?

范教授:心血管疾病患者日趋年轻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都是高危因素。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非暴力性自然死亡,发病突然,出乎意料,进展迅速。

在美国,每年有45万例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80秒钟发生1例,我国猝死总人数为54.4万人/年。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那么,哪些人容易发生心脏性猝死呢?心脏性猝死大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冠状动脉起源与走行异常、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炎等。其他的原因包括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心脏性猝死也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当处于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或合并高龄、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室内传导阻滞,并伴有吸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时极易导致猝死的发生。

那么,除情绪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可引起心脏疾病?

刚才我们已经讲过,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余万人发生猝死,其中80%患有冠心病。冠心病患者正日趋年轻化。有调查显示,公司白领、媒体工作人员、科研人员等脑力劳动职业人群,已成为高发人群。而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等。

有研究表明,血压每增加5mmHg,冠心病时间发生危险增加20%;总胆固醇越高,冠心病的死亡率就越高;男性吸烟者冠心病猝死的风险增高10倍,女性增高4.5倍。血糖越高,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越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减小冠心病的死亡率。

尽管上述危险因素早已公布,然而,我国职业人群心血管风险认知水平堪忧。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罹患高血压,14%的人吸烟,21%罹患高脂血症。约有7%的被调查者从未测量过血压,23%没测过血脂,17%没测过血糖。知道吸烟、大量饮酒、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糖尿病等因素与心脑血管病有关的人均不足40%。89%的被调查者了解胸痛和胸闷等是冠心病发作的表现,但仅31%的人了解当怀疑冠心病发医院;医院的比例最高,为42%。仅有9%的人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30%的人知道在怀疑冠心病发作时应服用硝酸甘油。23%的人知道猝死的主要死因是冠心病。

针对这一情况专家提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fl/132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