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晚上总是不睡的人,或多或少会觉得,后半夜的灵魂简直如同脱了缰的神兽,让人不能自已。睡觉,就是浪费。
每一个晚上总是到点必睡的人,大多是因为“不行了,眼睛实在困得睁不开了……”死撑着不睡,第二天整个人会报废。
那么,世纪难题来了,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更好?
无论早晚,规律生活至上在讨论“究竟早睡早起好,还是晚睡晚起好”的问题之前,“夜猫党”和“早睡党”似乎共同认可的一点是:无论早睡晚睡,作息都要规律。这是因为:
不规律的作息,比如「睡得少」「睡眠时间完全没有规律」,都会影响健康,而且这个影响会持久存在,不是「补一觉」就能解决的。
记性变差:转身就忘事儿;
变笨:注意力很难集中、记不住东西,学习能力变差;
变胖、变瘦、脸色变差:内分泌系统紊乱,各种激素水平不稳定,代谢率也随之发生改变;
心脏疾病风险增加:总感觉心跳很快或胸口发闷,可能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上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咳痰等。
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昼夜节律也在发生变化,适合所有人的作息时间表并不存在,首要的还是拥有适合自己的规律作息。
说到早睡晚睡,这里必须提到一个新的概念:“授时因子”。
常见的授时因子包括光线、温度、社交活动以及药物调节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人的昼夜节律产生影响,进而带来上文提到的多种健康问题。
但要让所有人都按照统一的作息标准来实现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极其不现实的。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授时因子就会产生差异,进而导致每个人的昼夜节律也在经历改变。
只要规律,早睡晚睡都一样吗?不,不一样。
如果你熬夜到很晚,估计稍微睡一会儿天就亮了。这个时候,你的生物钟就有点儿蒙圈儿了:啥?天不是刚刚才黑吗!怎么这么快就亮了!
于是,你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认知能力、情绪等,都迷惑了,它们接二连三地进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在体内已经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你自然会感到全身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没错,前面是说现在很难制定“相对标准”的作息时间,但自然光照和温度也是我们难以控制的。在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的双重影响下,人很容易出现昼夜节律紊乱。
除非你能完全隔绝随着自然变化而变化的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不然还是乖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吧。
必须熬夜,该怎么办?不过熬夜对一些人来说,常常是无奈之举,比如必须上夜班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呢?
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同时不要有过多心理压力。
曾有人研究过,人在熟睡状态下,几乎会失去对肌肉的全部控制,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不能在树上或悬崖上过夜的原因。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祖先很早就过上了群居生活,形成社会体系、对抗捕食者,借着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联系来获得安全感。这种人的本性,延续至今。
你的年龄睡多久合适?最理想的睡眠长度是7~9小时,每个个体所需时间可能在此基础上有增有减。保证睡眠习惯是很重要的。建议:假如不得不小睡一下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些技巧,要么睡上25分钟,要么睡上90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还有,下午三点之后不宜小睡。
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最新版的睡眠指南,针对不同年龄层给出了不同的睡眠指导建议。
出生至3个月龄的小婴儿,需要长达14至17小时的睡眠。1岁至2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1至14小时睡眠。
6岁到13岁的学龄儿童,建议每日保持9到11小时睡眠。
14岁至17岁的青少年每天应当睡8至10小时,处于青春期的人需要更多睡眠。但即便如此,一天超过11小时的睡眠时间也会对健康不利。
对于18岁至64岁的成年人来说,每天7至9小时的睡眠最佳,6小时或10小时也行,但少于6小时或多于10小时都不推荐。
而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新指南提供了7至8小时的睡眠时长建议。有些老年人只睡5小时,通常他们起得很早,但白天一直在犯困。
有些人的睡眠时间虽然长期低于建议睡眠时长,但他们却拥有更高质量的睡眠。个体差异的确存在,衡量睡眠是否充足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第二天你是否感觉很清醒,精力充沛。
中投全球小贴士
从今天起,做一个更健康的人。早睡,早起,改掉熬夜的坏习惯,去迎接每个崭新的一天~
来源:丁香医生、未来网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