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起搏
相较于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规则一致,在犬,窦性心律不齐时的P波会出现形态和振幅上变化,这种可变性通常与P-P间隔的不规则性一致,称为游走性起搏。
游走性起搏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是由于窦房结内脉冲起源部位的改变和/或窦房结冲动传出路径的改变造成心房去极化向量变化造成的。它们随P-P间隔变化,而后者最常见随呼吸阶段变化而改变。在明显的呼吸窦性心律不齐的病例中,在长时间的暂停(呼气)后P波会呈现更高的振幅,这是由于在暂停结束时,伴随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下图可见后三组波形中明显随着吸气动作呈现P-P间隔缩短,心率升高,P波振幅较呼气阶段(中间的单个波群)振幅升高。
有时,游走性起搏可能呈更广泛的移位或传出通路以激发心房,称为窦房结-房室交界处游走起搏。在这类游走性起搏中,主导起搏位置会从窦房结逐渐移至房室交界处(在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时)。P波在II导联中的极性从正向经中间形式变至负向;而在I导联中始终保持正向,双相或等相。由房室交界处产生的冲动产生的P波为负向,可能有更短的PQ间期。下图可见又吸气变为呼气,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变低,主导起搏位置由窦房结改变至房室交界处,P波由正向逐渐变为负向。
心律失常中的窦性心律
前文已经提到过,在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时,可能有潜在的窦性心律在其中,需要正确识别。窦性节律P波的识别对整体心律失常状态的分析十分重要,例如以下情形:
识别P-P间隔——识别P波和QRS波之间的联系,经常有助于理解心律失常。分析心电图需要确定是否存在规律和不规律的节律。若规律的P-P间隔在波形中前进,能方便帮助找到隐藏的P波,从而理解其与QRS复合波的关系,但在较低心率的犬上出现的P-P间隔不规律,可能会使得诊断更加困难。
房室分离——在室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通常持续激发。因此,当待激发的心室被提前的室性波形打断时,窦性的P波可被观察到,而不再伴有相关的QRS波。有时窦性的P波可能隐藏在心室搏动的QRS复合波内,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逸搏波群之间或内部也可见窦性P波。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继发性窦性心律不齐的一种,以心室收缩引起的P-P间隔变化为特征,多见于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早搏前后。P-P间隔的变化取决于在射血阶段机械收缩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影响。这些感受器的激活引起迷走神经激发,在QRS波后大约毫秒开始,持续大约1秒。在此期间,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心室收缩后P-P间隔延长。而紧跟着上一个QRS波的P波发生在收缩期引起的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之前,此时的P-P间隔更短,如下图所示。
至此,关于窦性节律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完了,下阶段预告:腔室增大。
Reference
《ElectrocardiographyoftheDogandCat,DiagnosisofArrhythmias,2ndEdition》
J0KERWang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1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