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载着全身血管的血液输送工作,一旦心脏出现问题,人体的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更有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而衡量心脏是否健康的一个简单评判标准,就是心脏跳动的快慢,因此很多人希望通过心脏跳动快慢来预知寿命长短。虽然这并不是百分百正确的事情,但心率(心跳频率)的确是对心脏健康状况有参考价值的。心率的“安全范围”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安静时心率在60~次/分钟之间波动,平均为75次/分钟,并受到性别、年龄、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女性较男性的心率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较慢。同一个人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心率偏慢,运动、饮酒后心率会变快。

而如果心率超出次/分钟或少于60次/分钟,则被认为是非正常状态,医学上分别诊断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

心率的三条红线

有些人认为,心跳快好,表明身体活力强;有些人则认为心跳慢些好,心脏能工作的时间更久……实际上,不管是跳得太快或者太慢,又或者无规律,都可能是有问题的!

1

心跳过快

一般来说,若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次/分钟就属于心跳过快。心跳过快除了会引发身体不适,还会损害冠状动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引发心跳过快的因素分生理性、病理性、药物性三种:

①生理性因素

这个比较常见,比如在运动、重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兴奋、妊娠、饮酒、喝浓茶、浓咖啡或吸烟过多后,都会出现心跳加快。

除此之外,年龄也占有一定因素,一般儿童的心跳要比成年人快一些,这些因素都是临时症状,并不代表心脏出现了问题。

②病理性因素

很多疾病也会导致心跳加快,比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等。

③药物性因素

有些药物也会引起心跳加快,比如麻黄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都会引起短暂的心跳加快,一般会在停药后恢复正常心跳,无需过度担心。

2

心跳过慢

当心率小于每分钟60次时,就属于心跳过慢,会导致心脏泵出的血不够,使身体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可造成头晕、乏力、心脏扩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猝死等危急情况。

但如果是专业运动员或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的话,心率一般会低于这个60次/每分钟,甚至会达到40次/分钟,这属于正常现象。同样的,引起心跳过慢的因素也分为生理性、病理性以及药物性三种:

①生理性因素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者,心率及脉搏每分钟50~60次属正常现象,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或体力活动较多的人。

②病理性因素

一些疾病也会造成心跳过慢,例如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迷走神经功能兴奋、阻塞性黄疸等等。

③药物性因素

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等,同样会影响到心跳速度,造成心跳过慢。

3

心跳紊乱

如果心跳节律发生紊乱,就像一条曲线一样,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下面给大家列举两种临床常见的心跳紊乱的情况。

①早搏

心脏工作时,如果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停顿一下,这种情况被称为早搏。早搏发生率很高,除了心脏不好的人,正常人在精神压力大、吸烟、酗酒、喝咖啡或浓茶、失眠时,也可能出现。

表现症状:

大部分病人早搏时可有心悸或者心跳暂停感,还有一些患者有咽部紧缩感,持续时间比较短,每次持续1~2秒钟就可以缓解,缓解后完全正常。

频发早搏可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频发的早搏加重心绞痛或者心力衰竭,出现心绞痛的加重或者躺不平,不能平卧。

②房颤主要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可通过发病时的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捕捉并确诊。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如遗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大量饮酒、过度劳累、吸烟也是常见原因。常见症状:心慌,也有人感觉胸闷、气短或出汗。有些人无明显症状,只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类“无症状性房颤”通常更危险。如何稳住心率

既然心跳过快、心跳过慢都可能存在健康问题,那么日常我们如何稳住自己的心率呢?

①减盐限盐,戒烟限酒,少点外卖,少吃快餐,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②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熬夜,少喝浓茶。

③控制自己的体重。因为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④定期锻炼,运动强度适宜,会使心功能得到锻炼。

⑤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生气。

需要提醒的是,日常一旦发现心跳过快或者心跳过慢、心跳紊乱,一定要及时就诊,找出病因,以免耽误病情。

“好万家健康商城免费为商家提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z/115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