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岁女性因胸痛而至急诊室就诊,但心电图却无明显异常,入院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心脏骤停,如何诊治?近日,《美国内科学杂志?内科学子刊》刊登了这样一则病例,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一起来看下吧?
病情介绍一位50岁女性患者,因严重静息性心绞痛15分钟至急诊室就诊。之前3个月有典型胸部不适,伴出汗及恶心,自限性劳力性呼吸困难。既往有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血脂异常病史。
急诊评估时患者无胸痛,心率56次/分钟,血压/96mmHg(双臂相似),呼吸频率正常,心前区无额外心音或杂音。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分析、连续肌钙蛋白水平检测均正常,急诊心电图也无明显异常。患者最终收入心内科,接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入院24小时后,患者再次出现胸部不适,急性意识丧失,无明显脉搏。其遥测心电图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图1.患者入院后遥测心电图。
心电图解读心电图示节律紊乱、ST段抬高。周期性窦性停搏,心动过速,随后出现45秒窦性停搏。II导联的P波轴呈正向,形态正常,表明为窦性起源。III导联中"墓碑样"ST段抬高18mm(II导联中抬高10mm)。
此外,I导联和aVL导联示ST段深度压低,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标准,因III导联ST段抬高大于II导联,提示累及右冠脉。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
临床病程在给予0.1mg肾上腺素和不到1分钟的心肺复苏后,患者迅速恢复。心脏骤停后心电图示ST段迅速回落、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分钟)。随后开始接受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并进行急诊心导管检查,显示无阻塞性冠脉疾病;心室造影显示无室壁运动异常,收缩功能正常。认为患者存在右冠状动脉痉挛,接受口服硝酸盐治疗。
最终诊断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开始接受地尔硫?缓释剂治疗。住院期间未再次发作,情况好转。
启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最初于年提出,是指与ST段抬高有关的静息心绞痛,硝酸酯治疗后迅速缓解症状。亚洲人群发病率是西方人群的2倍。
目前认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发病机理是心外膜冠状动脉内壁局灶性或弥漫性痉挛,导致短暂的高度梗阻。主要存在4种机制,即平滑肌高反应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功能障碍。
主要临床表现为午夜至清晨出现的典型静息性心绞痛,伴有雷诺现象和偏头痛相关病症。痉挛通常持续5~15分钟,正常及病变血管均可发生,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史、引发自主神经活性改变的诱发因素、缺镁、肉毒中毒、PCI术中导丝或球囊扩张等。涉及其中的常见药物包括麦角碱、拟交感神经药、拟副交感神经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根据血管闭塞的程度,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可进行3类激发试验:麦角新碱、乙酰胆碱和过度通气,其中乙酰胆碱最常见,敏感度达到90%,极少出现并发症,但仅限于心动过缓和室性心律失常者。
冠脉血管舒缩障碍国际研究组(COVADIS)提出的诊断标准为硝酸盐反应性心绞痛,且心电图出现一过性缺血改变或激发试验结果阳性。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常见管理方法包括戒烟及控制相关诱因。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长效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s),有时也推荐长效硝酸盐,但后者由于快速耐受性,通常作为CCBs的辅助疗法。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单独使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预后一般较好,60%~95%的患者在5年内无症状,心脏骤停通常无再发。
来源
MichaelH.Chiu.ACaseofChestPainandTransientCardiacArrest.JAMAInternalMedicine.;(12):-.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美编柴明霞┆制版田新芳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赞赏
长按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l/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