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慢性心律失常发病率的走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心脏起搏器24小时“监管”脆弱的心脏来预防由于心跳慢而引起的死亡。
而临床上约有1%左右的患者在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会出现感染或损伤,心律失常专家孙宝贵表示,对于已引起并发症及有明确潜在危险的残缺电极则需尽早拔除。
感染是起搏器植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国外发生率约0.5%~1.5%,国内发生率约0.9%~1.9%,常见感染有囊袋感染、电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孙宝贵说:“目前收治的病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生率约为0.1%,尽管低于国内外报道的感染发生率。但是,一旦发生起搏器感染,后果非常严重。”起搏器引发感染后,仅有个别患者可通过局部清创及强化抗感染治疗等手段处理好,许多患者仍有发展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的风险,不得不取出整套起搏器装置。最近几年,随着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发生永久起搏电极感染/损伤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轻者置入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疼痛,重者脉冲发生器囊袋积血、化脓溃破流脓,伤口经久不愈,发热,引起菌血症或心内膜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已被污染的电极导线取出体外。如今,能做心脏起搏器医院还不是很多,医院孙宝贵院长对此项技术已经十分娴熟了。孙宝贵表示,电极导线拔除术是一项困难而复杂并且具有很大潜在风险的手术操作。医院未开展此类手术,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相信这个技术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心脏起搏治疗技术领域也会更趋完善。
科普知识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技术:
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技术的心房、心室电极导线均属主动固定电极,植入该起搏器的患者今后可行各种带磁性医疗设备的检查。
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
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出现起搏电极破损、断裂、绝缘不起博等情况或是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则需尽早拔除。
中老年护“心”计划--心血管疾病救助项目:
起搏器,救助金额元/人。
点击阅读原文,向专家咨询更多心律失常知识
白癜风用什么药怎么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