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亚洲房颤诊疗“大咖”刘旭教授团队来院坐诊让您享受国内最顶级专家的技术预约

日常生活工作中,您是不是常常感觉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为明显。很多人都以为是气候变化、劳累所引起的正常反应,但事实上,这样的症状很可能是因为房颤引起的。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危害是可导致脑栓塞以及心力衰竭等,致残率高、危害大。

刘旭教授主持的上海交通大学房颤中心,自年2月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超过余例射频消融手术,连续多年保持射频消融术数量位居亚太地区之首。此外,医院房颤中心积极探索开展最新技术,在临床上广泛运用“零”射线房颤导管消融术、“Rotor标测”等高难度技术;并积极开展与国际前沿同步的临床研究,已连续十三届举办“上海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知名的房颤治疗中心。

刘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主任,上海医院(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诊治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银蛇奖获得者,徐汇区十六届人大代表。

心血管疾病房颤诊疗领域国际著名专家,临床特色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是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临床应用的医师之一,尤其是房颤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已完成3万例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其中房颤导管消融超过2万例,为亚太地区首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奖项5项。

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等数项学术职务。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及获得局级以上课题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学金、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近年来发表SCI论文数篇,主编、参编著作7部,其中《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房颤导管消融方法的著作。带领团队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房颤论坛。

特别提醒:预约患者限于心律失常病人,包括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等。拟就诊患者需提前完善血常规、生化全项、甲功五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编校:焦健审核:常永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l/14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