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的四大影响
导读
“堵不如疏,一味地暂停、制止不如重启、放开。”时隔4年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度扬帆起航,给信贷市场有
“堵不如疏,一味地暂停、制止不如重启、放开。”时隔4年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再度扬帆起航,给信贷市场有些不景气的商业银行注入新鲜“血液”,也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据了解,与前些年该项业务更加重视制度的引入相比,本轮重启更加贴近市场的实际需求。 背景解读 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首期额度500亿元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少流动性但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银行将自己的贷款资产打包,构成一个债券产品卖给投资者,通俗地讲就是“卖贷款”。通过此举,银行可以先行回笼资金,投资者则可以分享到银行贷款的收益。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实际上始于2005年,当时主要是国开行和建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2007年国务院批复扩大试点。但是仅仅过了一年,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国内的资产证券化戛然而止。直至今年6月,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予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的政策支持,重启之路从此加速开始。 三个多月后的9月7日,国开行以范围为101.66亿元的首单ABS产品开启了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大门。不过,从产品设计上看,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与之前产品相比,突破其实不明显,仍然存在资产品种单一、风险偏好守旧、发行市场局限于银行间等问题。 与前些年的资产证券化相比,本轮资产证券化还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如扩大了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的种类、扩大了参与机构的范围、强迫风险自留、优化了基础资产池的信誉评级方式等。 据悉,上一轮资产证券化试点,参与机构主要集中于国开行和大型银行。而本轮试点阶段,相干部门鼓励更多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都有望参与其中。 根据国务院此前批复,首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共500亿元。一名参与准备资产证券化的国有大行人士泄漏,此次试点,监管层在原则上希望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银行都能尝试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刨去国开行配售的101.66亿元,剩下的每家银行都有参与的机会。监管层与商业银行达成的一个内部默契是,3家政策性银行150亿元,5家国有大行额度150亿元,股份制银行150亿元,剩下的额度会分给城商行。 据了解,包括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7家银行也取得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额度,同时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台州商业银行可能入选。其实,各家银行的积极性不但于此。此前,各家银行在申请额度时可谓“狮子大开口”,一般大型银行申请额度在200亿元上下,中小型银行也在100亿元左右,各家银行的额度总和已接近2000亿元。 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公司银行研究部研究员王晓楠则认为,本次批复的范围估计接近2005年到2008年资产证券化启动以来的总额;从交易规则上看,风险可控,体现了管理层做大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决心。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下,可以盘活银行信贷资产,让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 影响1 释放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 注意到,在国开行的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共发行了3档资产证券,其中次级档仅占8.84,主要申购机构包括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不过,对商业银行对这类产品的跃跃欲试、积极认购,究竟给银行业带来了甚么?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再度出世,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减缓并且补偿资本金压力,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盘活资产;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直言。的确,此前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窄,除正常的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更多的方式就是配股从股市抽血,令很多投资者连连叫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则认为,如果存贷比监管仍不调剂,未来只有两条路:第一,企业更多靠发行债券来融资;第二,不能不推出资产证券化,让银行把它贷款的这部份资产转让出去。王晓楠分析道,此举也将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改良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可以下降资产风险度,改良资本充足率。 影响2 银行商业模式将加速改变 更多的人希望,商业银行可以借此转变本身的经营模式,向更良性的方向发展。郭田勇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启动之前,各家银行资产结构几近雷同,也极大地遏制了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存贷利差已足以让银行过得很好,所以创新动力不足,银行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本钱去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规范有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会让银行迎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一样的一笔贷款资产,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机制下几近必须持有到期,但引入资产证券化以后,银行可以适时将其转卖给市场其他需求者,将释放出的资本金投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中去。 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崭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它既斟酌了银行资金的可供量,又斟酌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需求量。“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行,使贷款也具有间接融资的特点,并在不增加负债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资产形态的多元化,从而加速商业模式的转变。”王晓楠分析道。 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但可以让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企业集团、个人投资者也会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参与投资、参与了解、参与监督。所以,传统的融资机制将被完全打破,实力雄厚的银行充当原始放款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则通过购买证券化的贷款来进行资产业务组合。 另外,一名银行业分析人士向表示,商业银行除作为证券化的发起人,通常还充当着贷款管理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等角色,管理费用大约在0.5左右,可以成为重要的其他收入来源,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将期限长、利润薄的贷款提早兑现,从而加快信贷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资产的收益率。 影响3 成为解决地方债务的有效途径 虽然此次国开行的ABS产品包括的基础资产只有基建类的正常贷款,但“通知”允许金融机构将“符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和“经清算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入池,与前些年相比,范围明显扩大。 银河证券分析师陈爵认为,此举意义重大,除有助于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外,还可为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减缓公司融资负担,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对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相当于下降了它们的融资难度和信贷门坎。 而最为遭到市场关注的,还是地方政府平台贷也被明确纳入到基础资产范围。有业内专家认为,其实,银行方面最想出售的就是这部份信贷资产,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许会成为探索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一种有效尝试。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说:“债务证券化、债务市场化能够解决透明度问题,且在证券化进程中也能把地方政府诚信晒出来。要向市场公然发债,市场就要评判地方政府的诚信,在诚信评判进程中,也会对政府支出进行监督。” 公然数据显示,未来三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平台贷将占1/3,而这其中又有1/3今年到期,这意味着今年将有接近1万亿元的平台贷到期,而个别省分今年到期的平台贷相当于其全年财政收入的90,还款压力较大。而这也倒逼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加速。 影响4 将引发多个资本领域争抢 其实,不止是商业银行对此兴趣较大。据了解,此轮资产证券化重启,由于制度方面的放宽,会有更多的非银行机构参与进来,发行主体也会出现多元化,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有望继银行、保险等机构以后抢食资产证券化的“蛋糕”。 日前,多家信托公司的相干人员表示,监管部门现已批准了10余家信托公司发行ABS产品的申请,数家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