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没关系!

九·天·雷·门

玉皇

王母

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人们往往误以为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妻子,实际上二者是毫不相干的两个神仙。

早在西周时期,天帝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被人格化了的神,如《诗经》中的《皇矣》,天帝亲自站出来为文王出主意,告诉他如何打败敌人。在春秋战国之际,南方楚地的最高神是“东皇太一”,汉代依旧把“东皇太一”作为最高神进行祭祀。直到北宋,“东皇太一”都是皇家祭祀的最高神祇,但因为他只能是天子祭祀,所以民间对这一信仰并不普及。而到了宋代,随着玉皇大帝信仰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玉皇就逐渐就取代了东皇而成为了至尊神。

最早出现“玉皇大帝”的名字是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其中提到了“玉皇道君”和“高上玉帝”,但这二位神仙地位都不高,一个排十一位,一个排十九位,都属于原始天尊的下属。

到了唐代,道教被奉为国教,封建统治者认为若把神仙权利系统和君权系统对应起来,就可以利用道教信仰更好地统治百姓,百姓们信仰一个最高神,就是对最高权利的崇拜与信服,而皇帝是人间最高权利的拥有者,是最高神在人间的代理人,也就成为人们信仰的对象。

随着道教地位的提高,玉帝的声名也呼声日高,王维有诗曰“翠凤翱文螭,羽带朝玉帝。”李白有诗曰“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中国传统中盛行玉崇拜,玉既代表着一种品德,也代表者永久,玉帝也就是品德高尚而永久在位的帝王。到了宋代,宋真宗将玉帝与上古以来的天帝合二为一,将玉帝的地位提高到了最高,史书记载,有一天,宋真宗告诉他的大臣说,他梦见有神人来传玉帝的命令,要求他们崇奉玉帝,于是他下诏,从此开始祭祀玉帝,并为玉帝造像。宋真宗还封玉帝为“玄穹高上玉皇大帝”。而同样信仰道教的“道君皇帝”宋徽宗,也对玉皇大帝推崇备至,他改成玉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厉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经过皇家的宣扬,玉帝信仰无论是在上层社会,还是在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上层往往将其作为一种权利来源的依据,《聊斋志异》说“天上有玉皇,地下有皇帝”,民间饱受疾苦,往往会将玉皇大帝看成是主持正义的最高神灵,在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是一位英明、仁慈的帝王,他关心百姓疾苦,对老百姓有求必应,还会惩罚孽龙或妖怪,处罚那些不守天规的神仙等等。

但在道教的信徒心目中,道教的始祖,最高神依旧是老子。玉帝地位的提高,成为至尊神,并不是出于道教本身发展的结果,实际上这是在君权之下,“儒佛道”三教合流过程中,儒家的一种宗教建构,君权是至高无上的,天子的地位是天帝所授,因而在他们看来,最高的神自然就应该是天帝,即玉皇大帝,所以朱熹说:“老聃之流岂可僭居昊天之上哉”,他们认为玉皇大帝其地位应该在道祖老子之上。

随着玉帝信仰的不断完善,玉帝在天庭又如同人间帝王一样,有了文武群臣,他们负责管理各种事物,这就越来越脱离了道教寡欲无为的宗旨,而靠近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了。

在“三教”合流的情况下,玉帝成为最高神,原来的神仙体系就要重新安排,顾颉刚在《古史辨自序》中回忆他小时候看到的神仙画轴说:“这神轴上,很庄严的玉皇大帝坐在第一级,旁边立着男的日神、女的月神。很慈祥的观音菩萨是第二级,旁边站着很活泼的善财和龙女。黑脸的孔圣人是第三级,旁边很清俊的颜渊捧着书立着。第四级中的可多了:有穿树叶衣服的盘古,有温雅的文昌帝君,有红脸的关老爷,有捧刀的周仓,有风流旖旎的八仙,又有很可厌的柳树精在八仙中混着。

第五级为摇鹅毛扇子的诸葛亮,捧元宝的五路财神。第六级为执令旗的姜太公,弄刀使枪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伴着黑虎的赵玄坛。第七级为歪了头的申公豹,踏着风火轮的哪吒太子,捧着蟾蜍盘笑嘻嘻的和合,嗔目发怒的四金刚。第八级中是神职最小的了:有老惫的土地公公,有呆坐在井栏上的井泉童子,有替人管家务的灶君”。这正是民间信仰中,玉帝成为老大之后,三教的重新洗牌形成的信仰符号。

在台湾,玉皇大帝也是重要的一个信仰,刘还月《台湾民俗志》:“台湾不少庙中,都有玉皇大帝神像,相传是宋真宗塑造的,并视为本家的祖先,救封为玉皇。不过一般人,并不崇拜玉皇大帝的神像,只在客厅中悬一只天公炉祭拜,可见他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仍是自然之神。每年正月初九,是台湾民众玉皇大帝的生日,称为天公生,玉皇大帝是诸神之尊,管辖诸神及人间生死、保育及赏罚,祭礼最为隆重”。我们常说“老天爷”如何如何,实际上也是玉皇这一信仰的潜在影响。

王母娘娘与她的仙桃

在民间,尤其是明清时期,人们往往会认为玉皇大帝的妻子是王母娘娘,她掌管着蟠桃,与玉帝生了七仙女等等。而在道教中,实际上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并无关系。

王母娘娘是民间的说法,她的正名被称为西王母,这一名字出现的时间要比玉皇大帝早得多,《山海经》里还记载说她的形象是人身虎齿,豹尾蓬头,这种形象很可能是一个西方部落的图腾。《史记·周本纪》说周穆王曾经拜访过西王母,而这个西王母很可能就是西方某个部落的首领。《穆天子传》还记载周穆王见到西王母后,西王母为周穆王祝长寿。

西王母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了长生不死的符号,到了汉代,西王母的形象逐渐演变成雍容华贵的一位妇人,《淮南子》说她掌管着不死药,《汉武帝内传》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带来仙桃,《博物志》也说瑶池有桃树,这都是后来小说中描绘西王母掌管蟠桃的文献依据。王母掌管不死药,又掌管蟠桃,桃是我们祖先最早栽培的珍果之一,它的品相黄里透红,如同鹤发童颜,因而这蟠桃也逐渐有了长生的寓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在小说《西游记》中,对蟠桃具有详细的描绘:“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在正经的所有的道教的典籍中,都没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关系的记载。将这二位神仙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南宋以后,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宋明清时期,话本小说中,表现玉帝后人的爱情故事增多,既然玉帝有后代,就需要一个配偶;二是因为王母与蟠桃有着长寿的寓意,这种吉祥文化往往容易成为喜庆节日表演的剧目,如宋官本杂剧《宴瑶池爨》,金元院本《王母祝寿》《蟠桃会》《瑶池会》,明代的《群仙庆寿蟠桃会》等等,正是在这些话本小说中,在“阖家欢乐”大团圆的传统意识下,本住在西昆仑的王母搬到了天庭的瑶池,成了玉帝的妻子。

-本文文字内容经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yy/8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