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结节、增生、囊肿、糜烂......当你的体检报告上出现这样的医学术语时,你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宫颈糜烂”是什么鬼?“肝囊肿”又是啥?这些病很严重吗?我还能活多少年?

不知道多少人曾有过这样的恐慌。实际上,一些名字看似很严重的疾病,都是正常范围内的小病,别先自个儿把自个儿吓得半死……

1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现象

“单位体检B超显示是乳腺增生结节,会发展成乳腺癌吗?”医院微创乳腺外科门诊,张女士担心地问。“你这就是轻度的乳腺增生,先不用吃药,保持好心情,医院检查。”该科主任余建军教授的一番话,让张女士松了一口气。

原来,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但生理期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另外,一些女性最近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乳腺增生结节会不会癌变”的问题,余建军教授表示,很多人一经查出乳腺结节,就担心自己会患上乳腺癌。其实,这里边有一个认识误区。“由于女性体内内分泌经常性的波动,有些增生结节有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时大时小”的特性。“乳腺结节大多数是增生,只有少部分是肿瘤,少数轻度增生会发展成重度增生,就有可能恶变为癌,大多数增生结节不会变成肿瘤,因此没必要发现增生结节就‘一刀切’。”他说。

当然,定期监测增生结节变化也很重要,最好三个月到半年做复查,注意有无长大、有无血流变化等。

2胆囊息肉:个小通常没事

对于体检中经常发现的胆囊息肉,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杨路称,若没有症状,息肉小于1厘米,可以观察半年至一年。如果出现了症状,或者息肉增大超过了0.8厘米~1厘米,或长得太快,医生就会建议病人早做手术了。

息肉个小通常没事儿,但如果符合以下五大条件,就属于高危了。1.腺瘤型息肉;2.菜花型、宽基广蒂息肉;3.短期内增长得非常迅速;4.有家族史;5.患者年龄小于50岁。

3宫颈糜烂:没症状先不用治

不少女性的体检单上都有“宫颈糜烂”的字样。“

大部分人一听到“糜烂”这个词,总是会脑补宫颈溃烂、发臭的画面。其实,你们真的想多了。

“宫颈糜烂并不是疾病的诊断,指的是宫颈外观,可能是炎症,可能只是柱状上皮外移,也可能是宫颈的损伤。”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李熳称,一般情况下,轻度糜烂不用治疗,只有当出现白带增多、发黄、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和体征时才诊断为宫颈炎,宫颈炎需治疗。

诊断出宫颈糜烂,不需要过分恐慌,更没必要将它与宫颈癌联系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进行宫颈的防癌筛查即可。

4年轻人窦性心律不齐:未必是病

拿到体检报告,年轻人最常遇到的一个医学术语可能就是“窦性心律不齐”,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一听说“心律不齐”,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心内科专家称,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心率较慢时,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及神经张力有关,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一般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正常人,是一种随着呼吸节律而变化的正常心律,如果体检单上只是写着“窦性心律不齐”,并不代表健康问题。但是,如果在“窦性心律不齐”后面,还会添加其它内容,例如房性心律早搏、室性早搏等,或者添加其它心脏方面的疾病,那么这就有问题了,建议到心血管病门诊进行就诊。

5骨刺:人体自我保护反应

大多数人听到“骨刺”(即骨质增生)后,都立即想到一定要把它“拔出“来!

医院骨科马志伟医生说,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的退行性变化,俗称“骨刺”,是人体对关节负重老化的机体表现。有些骨质增生则是为了适应外力变化,人体关节和脊柱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有的人虽患有骨刺,但无临床症状,可以不用管它。

如果出现疼痛、关节肿胀、行动功能障碍(如不能伸直、弯曲肢体等)等临床症状,就需要治疗了。

6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必急着处理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以为得了肝癌,心生恐惧。那么,肝囊肿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肿瘤?

“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并且生长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

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2个月)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应该治疗。

文/编辑刘威

本期内容,你喜欢吗?记得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补骨脂针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yy/78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