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贯穿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始终,已成为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伊伐布雷定是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心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然而,目前我国心衰患者心率控制欠佳,为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医师规范用药,《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应运而生。7月16日,在亚太心力衰竭大会(APHFC)暨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上,《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发布,邀请全国心血管领域资深专家教授针对共识进行发布和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本次会议,看看具体内容吧。
智慧“伊”共,为“心”守护
伊伐布雷定专家共识发布《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组织撰写,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牵头,邀请南京医院黄峻教授、中医院张宇辉教授、医院季晓平教授等多位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完成撰写。
共识主要执笔人之一黄峻教授谈到,我国心衰患病率高达1.3%,已有万的患者,这是全球最大的心衰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心衰患病率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在心衰治疗领域中,伊伐布雷定一个比较新的药物,SHIFT研究证明它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同时也证明了降低心率是心衰治疗的新靶点。心率是心衰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心衰患者的心率管理,重视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
张健教授本次发布的《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实际上就是近十年来的研究总结,其间包括了大量我们中国的医生、学者和专家们的贡献,这亦是他们自身经验和实践的珍贵结晶。此次专家共识的颁布,不但可以优化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推动中国心衰防治工作的进展,还可促进伊伐布雷定在心衰领域的研究,使其更具广度和深度。
受邀的张宇辉教授、王江教授和季晓平教授也都积极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热情期待,相信《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能为临床心血管医生治疗心衰带来重要启示,或将为我国心衰治疗领域开启新局面。
张宇辉教授早期联合,长期应用,更多获益
伊伐布雷定专家共识解读张宇辉教授基于中国心衰患者的现实需求、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情况对伊伐布雷定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张宇辉教授谈到,SHIFT研究和POSITIVE研究等大量研究证实,心率增快是中国慢性心衰患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衰患者心率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伊伐布雷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使绝大多数患者心率达到目标心率,从而安全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一步改善心衰症状和远期预后。此外,伊伐布雷定在减少事件的同时,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对于基数庞大的心衰患者人群而言,无疑为一种多方位利好。基于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心衰指南均一致推荐伊伐布雷定用于HFrEF患者管理,《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将进一步助益临床医生以合理规范使用伊伐布雷定,其意义重大。
在药物应用方面,张宇辉教授结合共识指出,伊伐布雷定在心衰管理中的应用广泛,包括慢性心衰长期管理、心衰易损期管理、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应用等,满足多种治疗需求。除此以外,伊伐布雷定还可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不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及冠脉CT检查前的心率控制等其他心血管疾病领域(注:以上包括尚未上市适应症,目前伊伐布雷定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窦性心律且心率≥75次/分钟、伴有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NYHA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标准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或者用于禁忌或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颁布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探索伊伐布雷定在这些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多位教授线上参与共识发布总结张健教授就专家共识的诞生背景谈到,心力衰竭已逐渐成为当前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作为全球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f电流抑制剂,伊伐布雷定适用于心衰患者的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窦性心率,同时还可显著延长心脏舒张期时间、增加心室每搏输出量,且不影响血压、无负性肌力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本次颁布的《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内容丰富广泛,不仅结合最新循证证据阐述了伊伐布雷定在心衰管理中的应用,还对伊伐布雷定在如冠心病心绞痛等其他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和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梳理。共识的问世,将有助于临床医生规范使用伊伐布雷定,对我国心衰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目前伊伐布雷定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窦性心律且心率≥75次/分钟、伴有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NYHAⅡ~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标准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或者用于禁忌或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