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

医院心脏中心

连打针、输水这么小的针眼,都止不住血,他们成长的任务就是不要磕着碰着……这就是凝血障碍患者,他们被称为“玻璃人”。

19岁少女小焦就遇上了这种麻烦,她体内缺乏凝血VII因子。更加麻烦的是,她还患有严重心律失常,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而要完成这个微创手术,必须穿刺大血管和房间隔……

这对医学专家来讲,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尽管如此,6月22日,医院首席顾问专家、中医院52B病区主任方丕华教授,联手医院心律失常病区主任王山岭教授,迎难而上,巧妙破解难题,成功为小焦实施了射频消融术。

方丕华教授、王山岭教授查房

术后小焦心率恢复正常,专家们为这个妙龄女子解除病痛、带来健康。

首次发现凝血障碍

年,小焦突发心慌、几近休克,家人医院进行治疗。医院专家的建议下,父母带着她从平顶山赶到郑州。

经过详细诊断,发现小焦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利用介入手术进行射频消融可以根治这个问题。于是,医院等待手术。如果一切顺利,术后小焦就可以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正常上学、生活,再也不用遭受疾病带来的威胁。

事情却在此时起了波澜,小焦的术前检查显示,凝血四项的指标出了异常——缺乏凝血VII因子。虽然射频消融是微创,但也需要穿刺血管。如果凝血有障碍,一旦出血很难止血,病人的生命安全就难以保证。

父母和姐姐与小焦向医生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权衡再三,决定选择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之后,伴随小焦高中生涯的就是各种白色的药片。

带着药物迈入高考考场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堆积如山的习题、苦读不倦的身影、三点一线的生活……每个学生都希望积累更多的知识来面对这场盛大的测试,小焦也不例外。可紧张的学习和临近高考的压力,让高三生小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房速经常发作,药也不离手了。

6月7日、8日,苦读多年的小焦带着药物走入高招考场,接受测试,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她也期待着在不远的九月能够进入象牙塔,开启新的大学生活。

走出考场,饱受折磨的小焦暗暗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治好房性心动过速。小焦一家在高考结束的第二周就又一次来到郑州,找到了医院心律失常病区主任王山岭,希望他能帮助小焦进行手术,治疗好她的心律失常。

专家联手破解难题

小焦入院之后完善各项检查,果不其然,她的凝血四项中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指标高达4.56,远超0.8至1.2的正常范围,已经属于危急值。

幸运的是,医院首席顾问专医院坐诊。王山岭主任请方丕华教授共同研究了小焦的病情之后,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决定向这个难题发起挑战。

方丕华教授、王山岭教授术前探讨病情

毫升A型特殊血浆缓缓流入小焦的血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专家事先在血浆里面加入了一个秘密武器——凝血因子。这恰好能够解决小焦凝血VII因子缺乏的问题,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躺在导管室的小焦很是紧张,可腼腆的她不爱说话,只是紧绷着嘴唇。看到了小焦的紧张,方丕华教授在手术过程中不时和她聊上几句,“马上要上大学了,志愿报的哪里呀?想学什么专业呀?”其他几位手术医生也不时插进去两句话,整个手术室里的紧张气氛随着聊天声不由淡淡散了开去。

手术正式开始,方丕华教授、王山岭教授、吴金涛副主任医师站上了手术台。导丝经大血管和房间隔,建立穿刺点到心腔通路导管路径,然后进行电生理检查,一套熟稔的操作后,根据术前细致标测,方丕华教授顺利找到了小焦位于右上肺静脉的病灶,将射频消融电极准确送到病灶部位,发送射频电流进行消融,阻断异常电波传播路径。

术后检查显示,小焦的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手术十分成功。在输入的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小焦身上穿刺的伤口也很快愈合。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面对花季少女的不幸与两难,医生们没有退缩,制定缜密的手术预案解救了受病痛折磨的小焦,更为她能健健康康迈入大学校门,汲取广博的知识,释放青春活力搏得机会。小焦摆脱了终身依靠药物的生活,也摆脱了时不时袭来的心慌,脸上充满了笑颜。

医院是在国家卫健委关心支持和重视推动下,由中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依托医院,按照国家医院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建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全国布局的唯一分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所在地。

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下,医院多位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定时、长期在医院工作,实现了阜外专家坐诊、查房、手术、会诊和讲课的常态化,为华中地区亿万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医院预约挂号预约预约网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1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