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2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研究

石小霞,柳德学,郑月月,李瑞阁,郭威(南阳医学高等医院)

《世界临床药物》,40(20):-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为常见糖尿病并发症及其发病隐匿,危害严重。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及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是防治DCAN重要目标。物理治疗以及硫辛酸、前列地尔、依帕司他和甲钴胺等药物虽均可用于治疗DCAN,但疗效并不理想,目前尚无疗效理想的药物及方法。近年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补充维生素D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益,维生素D水平状况与DCAN发生密切相关。

病例选择

收集年1月至年3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医院及医院就诊的DCAN患者例。

治疗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IU/kg维生素D2肌肉注射(江西赣南海欣制药生产,规格为1ml/支)。

对照组给予同体积安慰剂(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每2周1次,疗程1年。

疗程中研究人员及患者对研究对象分组情况不知情。治疗结束时拆标确定治疗组及对照组。

疗效观察

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后及结束后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记录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①SDNN,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②SDANN,每5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③R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④PNN50,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占总心搏间期数的百分比、有效率、维生素D缺乏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高钙血症、大血管钙化、肾结石等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钙和血磷水平等。

HRV分析

按照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心率变异性协作组规定的统一方法,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来记录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并由HRV分析软件计算出以下时域和频域指标,其中时域指标选用SDNN、SDANN、RMSSD及PNN50。

维生素D检测

抽取患者入院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以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以血25-(OH)D低于50nmol/L为维生素D缺乏。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方法制定疗效标准:①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和眼花症状改善三项以上;②对心率失常感觉反应丧失状况改善;③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符合上述一项及一项以上者有效,其他为无效。

结果

1、患者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共纳入例患者,其中例完成研究,包含对照组92例及治疗组8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HRV各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患者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2。

3、有效率、25-(OH)D及维生素D缺乏率各指标比较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09%和52.17%;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14%和44.57%,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25-(OH)D水平分别为63.84ng/ml和47.75ng/ml;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25-(OH)D水平分别为59.92ng/ml和47.72ng/m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5-(OH)D水平提高,对照组无改善。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2.50%和57.61%;治疗结束1年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9.32%和51.09%,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的维生素D缺乏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4、安全性指标比较

对照组出现剧烈恶心、呕吐1例,两组均未发生影响继续治疗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注射维生素D2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尿素氮、肌酐、血钙及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DCA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可出现静息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痛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行动研究显示DCAN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升高存在相关性,DCAN患者死亡率是无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的1.55~2.14倍。DCAN现已成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较严重病变。近年研究发现,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及免疫损伤,从而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结构功能受到影响,最终造成自主神经损害。自主神经失衡,以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和交感神经旁系统亢进为特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有关。反映心脏自主不平衡的HRV已被用于识别心脏事件和死亡风险高的患者。低HRV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维生素D缺乏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它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明显影响,血糖控制状况及维生素D水平状况与DCAN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DCAN患者存在较低维生素D水平及较高的维生素D缺乏率,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

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方法,研究表明,控制血糖及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对DCAN有一定效果,维生素D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SDNN、SDANN、RMSSD和PNN50值,对肾功能及血钙、磷水平无影响,安全性好,与既往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结论一致。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多项研究发现,其在调节机体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habas等证实,维生素D可通过调控影响神经细胞生长的基因表达,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的神经元细胞及髓鞘。本研究通过对治疗组补充维生素D,患者25-(OH)D浓度有较大回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得到改善,心率变异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维生素D2与DCA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补充维生素D2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来源:本文由南京大成医药整理编辑)

相关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维生素D2注射液对高龄女性血清25-(OH)D的影响

维生素D2注射液可迅速提高和维持血清25-(OH)D水平

宁志伟教授维生素D科普视频合集

维生素D肌内注射与口服哪个好?

Holick教授:维生素D2同维生素D3一样有效

维生素D注射液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的对比

其他经典阅读(点击下列蓝字即可):

谢忠建教授:钙剂和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经典作用

维生素D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并尿蛋白患者的临床观察

维生素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肌注维生素D可改善血糖控制

维生素D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

维生素D2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腰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国家计划研究发现:75%孕妇缺乏维生素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12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