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正常≠没有心脏疾病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体表电极(肢体及胸前共12个电极)将心脏生物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供临床医师分析,是判断心脏是否健康,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是目前最简单、最快捷、最经济的检查方法。

静息心电图检查只是将二十秒内的心脏生物电活动记录于心电图纸上,如果这个时间段疾病没有发作(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电图表现都正常。

心电图正常不说明没有冠心病,如心慌、胸痛等症状经常发作,在发作时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冠心病诊断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心脏及冠状动脉循环系统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不易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对于心电图正常、但自觉有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这期间只要病情发作,动态心电图就会记录下来。还有做“运动心电图”,也就是平板运动试验,通过运动把心脏潜在的健康问题诱发出来(包括缺血和心律失常)。冠脉CT可以了解冠脉病变情况,对于测量冠脉钙化斑块负荷、了解冠脉管壁及冠脉外情况、检查先天性冠脉发育异常等也有优势。冠脉造影检查可以观察冠脉腔内的病变情况,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反映心脏结构、功能的等。

要想看懂心电图,首先要知道心电图正常值: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次/分之间,超过次/分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的为窦性心动过缓。

(3)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

(4)P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o20s。

(5)QRS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波群,时间在~s的狭窄范围内。

(6)ST段:是自QRS渡群终了的J点开始至_r波开始的一段。正常形态是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

(7)T波;除在aVR导联是倒置外,余在R波高于05mV时均应直立。

(8)U渡T波后的小渡,在V2-3中易见,正常应直立,其它导联可不明显。

(10)Q-T间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Q-T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但Q-T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做心电图检查时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保持安静,切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2)检查前不能饱饮、饱食、吃冷饮和抽烟,需要平静休息20分钟。

(3)检查时要躺平,全身肌肉放松,平稳呼吸,保持安静,切勿讲话或移动体位。

(4)过去做过心电图的,应把以往报告或记录交给医生。如正在服用洋地黄、钾盐、钙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告诉医生。

心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及室性早搏、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窦综合征、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P、QRS波群出现的顺序及形态,节律的异常以及P-R段的延长或P、QRS波无固定关系。

(2)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主要表现为异常Q波及ST段的上移,T波倒置等。

(3)指示左右房室肥大的情况,协助判别心瓣膜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及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4)了解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QRS波增宽,Q-T间期延长及巨大U波等。

(5)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表现为S-T段下移和T波倒置或低平。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7)心包积液。表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

心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还很多,不过诊断心律失常最为精确;在诊断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也能较精确地表明病变的部位。

常规静息心电图只是较粗略的检查方法,心电图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冠心病,尤其是那些有发作性胸闷、胸痛或有活动后心前区不适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施治。

黑塔镇卫生院(巩军)









































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22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