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力白蚀消 http://m.39.net/disease/a_9338473.html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病例。

患者,女,85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余年,加重伴气促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有「冠心病」病史10余年。

入院查体:T:36.8℃,P:48次/分,R:18次/分,BP:/88mmHg。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48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血脂大致正常;肝功能示白蛋白30g/L;肾功能示尿素氮8.2mmol/L;NT-proBNPpg/m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

2.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主要治疗经过:

利尿:呋塞米片20mgQd,螺内酯20mgQd;

强心:地高辛0.25mgQd;

扩管:硝酸甘油2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mL静脉泵入;

降压:卡托普利12.5mgQd;左旋氨氯地平片5mgQd。

病情演变:

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乏力、恶心欲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与入院时无明显差别;

急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考虑洋地黄中毒,遂急查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回报:3.58ng/mL。

处理措施:

立即停用地高辛,未做其他特殊处理。停用地高辛两天后,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好转,复查地高辛血药浓度为2.20ng/mL。五天后再次复查地高辛血药浓度为0.48ng/mL,患者乏力等症状消失。

不可忽视的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其制剂主要包括西地兰、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等。临床最常用的西地兰为静脉制剂,地高辛乃口服制剂。洋地黄属强心苷类,其药理作用与毒性作用相似,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所以临床使用洋地黄之前,医师们就得要考虑到洋地黄中毒的问题。

洋地黄中毒的诱发因素

洋地黄的治疗量不仅因人而异,对同一患者也需因时制宜。没有根据个体反应来校正剂量是造成洋地黄中毒的一个常见原因。洋地黄中毒可在小剂量时发生,甚至尚未起到治疗作用时即已发生中毒反应。据统计,洋地黄的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60%,在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毒量和治疗量几乎相等[1]。

有许多因素可以诱导洋地黄中毒,比如高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碱中毒、高钙血症等),某些心脏疾患(心脏高度扩大、心肌广泛损伤、心肌缺氧、缺血、心包与乳头肌损害等),肺、肝、肾等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患(肺气肿、肺栓塞、尿毒症、肝硬化、黏液性水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醛固酮增多症等),均可直接影响洋地黄的疗效,并能导致中毒的发生。

对下列情况,洋地黄应从小剂量起始:

1.严重的心肌损伤,如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2.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3.由心脏前负荷不足引起的心力衰竭,如二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等引起的心力衰竭;

4.机械性阻塞因素引起的心力衰竭;

5.严重缺氧缺血、感染或内分泌代谢紊乱等[2]。

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

1.心脏毒性

主要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力衰竭加重。80%~90%的洋地黄中毒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延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激动有关。洋地黄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类型及严重程度与心脏原有疾病有关。中毒量强心苷对健康心脏主要引起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较少发生期前收缩或快速型心律失常。

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易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性期前收缩,最严重的是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及室颤。

2.精神与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忧虑、眩晕、方向感异常、精神混乱、易激动、视力模糊、倦怠、乏力等症状,有时可出现类似三叉神经痛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错乱。部分患者可出现「色视」,感到周围视野闪光,有黄视、绿视等特异性症状[3]。

3.胃肠道反应

此为强心苷类药物不良反应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与其直接兴奋延髓呕吐中枢有关,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厌食、腹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

4.一过性高钾血症

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3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