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年,全国遇上了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同时住培医生的教学不能停。近日,在儿科黄葆莹、蒋苏华老师及继教科老师精心的安排下,我们全体儿科住培医生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

此次的课程是在临床技能中心举行的,

为保证教学防疫两不误,

我们都戴好口罩,保持距离。

这堂课使用了目前最多种多媒体教学,带我们到最接近临床实际的课堂。为何说我们这是高大上的课程?首先我们观看了心律失常的教学视频,黄老师结合临床给我们一一讲解。

我们面对的病人——高端生物人出场了,而且所有的仪器(手动除颤仪、气管插管等)都是临床使用的。简称他为“小贝”吧。小贝可以通过电脑程序控制他出现相应的临床变化。

“不好了,患儿出现血压下降了,心电监护提示心律失常,请姑娘准备低流量吸氧,开通静脉通道补液。”住培医生王婵娣模拟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情景,根据小贝的变化给出的一系列指令,“患儿血压越来越低,血氧也开始下降了,予改为中流量给氧,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电复律之后患儿心律转为窦性心律,血压也逐渐上升,抢救成功。

黄葆莹老师指出:“王婵娣同学因为紧张及不熟练出现过不少差错,比如说血压明显下降的时候没有指出该给扩容升压药,单纯讲补液这太笼统了,窦性心动过速的时候被理论视频绕进去了,犹豫是否需要电复律,在临床中遇到患儿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应该及时请示上级,当然练习的时候发现问题能促使你进步。”而后级住培医生分别上场,进行心律失常处理的演练。

(住培医生王婵娣正在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评估患儿病情。)

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我们接地气的模拟门急诊接诊病人,而接诊病人是医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小朋友多大了,是有什么不舒服啊?”住培医生曹昉欣问患儿家属患儿病情,“我宝宝8个月了,我就是4小时前觉得他喘不过气来啊!”黄葆莹老师扮演的家长如此回答。“那小朋友有没有咳嗽、呛奶、发热等不适啊?”“他4天前开始出现咳嗽,4小时前喝过20ml的奶吧,喝过后就有点脸色不好加呼吸急促。”

与此同时心电监护提示患儿心率次/分,血压57/29mmHg,血氧82%,小贝脸色也出现发绀了,听诊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予患儿低流量吸氧好转,予清理呼吸道,开通静脉通道,静滴ml0.9%氯化钠,入速为ml/h。”“患儿情况没有好转,血压只有36/12mmHg了,心率降到次/分了,血氧62%,心率只有62次/分,血氧42%,快给患儿球囊加压给氧准备气管插管。”

住培医生曹昉欣与参与抢救的护士一起给小贝气管插管,此时小贝血压、血氧、心率好转,抢救成功。蒋苏华老师点评:“曹医生在病史采集时不够详细,体格检查不够完整,因为病史采集不够也没有完整的查体,她不知道这是个肺炎心衰的孩子,所以补液后患儿情况转差,采取球囊加压给氧及气管插管不够及时,抢救过程不够及时。通过这个案例,你们要注意病史跟体格检查,这个我们每天都会做的工作还是会有很多人漏掉的,但它又是疾病诊治的基础。”

(住培医生曹昉欣和钟艳娴正在为患儿进行体格检查。)

在课堂的最后,住培医生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王婵娣说:“操作过程让我懂得了抢救的急迫性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的病史采集及查体不够详细,这也是我们平时接诊病人中常犯的错误,我们常常觉得诊断跟治疗很重要,但我们经常忽视诊断跟治疗的基础是问诊还有详细的体格检查,它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诊断所需的重要线索。这一堂课,我们都受益颇深,让我懂得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刚踏入临床的医生,需要有严谨的思维,要有抽丝剥茧的精神!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中能抽出时时间来给我们培训。

曹昉欣同学说:“经黄主任及蒋主任的指导,发现了我病史采集不够详细、体格检查不够完整、鉴别诊断不够全面,这些是主要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次模拟演练,但都是平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患儿病情更加重,病因更加复杂,病情变化更加快,而且不容犯错;以我现在的水平是不够的,我需要针对我的错误加以锻炼。多看书本给予我们丰富理论知识,平时多问、多看、多做,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小心谨慎。高端生物人的仿真教学可以给我犯错的机会和改进空间,以后在面对真正的病人时才能处变不惊!感谢各位老师给我们上了这么深刻的一课。”

供稿:王婵娣

图片:何洁明

排版:王祈骅

编辑:何洁明

编审:尹方

往期回顾

喜欢记得点一个在看哟

别忘了长按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3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