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321.html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心电资讯

自发性早搏在室上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探讨SVT指窄QRS心动过速,这种心动过速需要心房或房室结作为心律失常发生基质的组成部分。根据异位P波在RR间期的位置,又分为短RP(RPPR)与长RP(RPPR)SVT两类。约90%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7%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11%的房性心动过速(AT)是短RP间期SVT。SVT的ECG鉴别诊断,是临床心电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难点问题,有创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是其诊断的“金标准”。自然状态下,自发性早搏与SVT同图出现时,其所揭示的一些ECG表现,能否起到“无创心电生理检查”的作用,从而在SVT鉴别诊断中,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笔者对我们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收集年1月至年3月,于我院ECG检查或远程会诊后,储存的常规及动态ECG资料中的短RP之SVT伴自发性早搏者49例。对这49例患者的ECG进行测量、分析、推理、探讨自发性早搏对揭示SVT产生机理及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病例中根据自发性早搏在SVT的ECG表现,可基本确定SVT产生机理者26例,其中提示AVRT者10例,AVNRT者15例,AT者1例。结论经过对本组ECG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自发性早搏可在自然状态下,起到了“无创心电生理检查”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重视、研究及掌握经自发性早搏鉴别诊断SVT方法(见讨论),可使ECG诊断更加准确;临床处理及治疗措施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及前瞻性。这无论是对心电工作者还是对临床电生理工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典型病例介绍例1,男,53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右后间隔旁路并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图1A-C系动态ECG片段。图1A①、②各由1次或2次房性早搏(房早;↘)诱发了SVT,1A①R2与1A②R4之PR分别为0.16s与0.32s,二者相差显著但均诱发了SVT,提示SVT对PR延长依赖性不强。图1B①、②示:前、后两部分SVT发作时均记录到一室性早搏(室早),前者形成室性融合波(VF;T振幅变低)并重整了心动过速(夹室早之RR基本RR×2)。而后者则终止了SVT。图1C①、②示:前后两部分各由一个室性融合波终止了SVT。ECG诊断:①多源房早诱发SVT;②多源室早(部分VF)重整、终止PSVT;③提示顺向型AVRT。例2,男,30岁,临床诊断:充血性心肌病。图2示:窦性心搏伴WPW征,可见多源室早,室早后时见逆向P(↖);V3末段室早连续出现,并诱发了SVT,V5前半系SVT,RR为0.40~0.44s,RP固定为0.09s,PR0.31~0.33s。较为特殊的是V3之R11系一VF,该激动形态介于SVT与室早之间,提示R10逆传心房后再沿正路下传已激动部分心室,产生“正常”的初始向量,此后室早出现,激动另一部分心室,并提前沿旁路逆向激动心房,产生与R12形态相同的逆行P波,R11PR12P(从QRS起始测至P负向最深处,前者0.12s,后者0.14s)。ECG诊断:①窦性节律;②多源室早;③室早诱发顺向型AVRT;④WPW综合征。例3,女,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3A、B系两次时间不同的ECG记录。图3A示:SVT之RP固定为0.10s,PR0.34s;R5、20前分别见联律间期同为0.30s的房早(↖),二者皆重整了心动过速(R6、21提前出现)。图3B①之R5、图3B②之R16后见联律间期分别为0.40s及0.42s的房早(↙),后者系房性融合波,二者既未重整(R6、17未提前或延迟出现),亦未终止SVT,提示心房非SVT折返环所必需,考虑为AVNRT,因其RP0.07s,提示其产生机理可能系慢慢型AVNRT。ECG诊断:①多源房性早搏与SVT形成房性融合波(AF);②部分房早重整SVT;③提示慢慢型AVNRT。例4,男,22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ECG(图4)示:SVT发作,II导联RP0.12s,PR0.34s。另见频繁出现的房早(↘)及房早与逆行P形成的房性融合波(↖),R8、16、17、22、27、31、35、43等的提前或延迟出现与这些房早或房性融合波重整心动过速有关,房性融合波与重整可发生在同一个心搏内。ECG诊断:①房性早搏及AF重整SVT;②提示顺向型AVRT。例5,女,4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5示:基本节律为窦性,R3、6、20前可见房早之P(↘),较为特殊的是房早QRS形态正常(R20)或呈RBBB型(R3)室内差异传导时,QRS后均未见逆行P’波,房早呈LBBB型室内差异传导时,则出现逆向心房传导(↖),并诱发了短阵的宽QRS心动过速(R7~16),LBBB型心搏RP0.14s,QRS形态正常时(R17),RP缩短为0.10s,心动过速亦随即终止;提示心动过速的出现与持续与LBBB型室内差异传导关系密切。ECG诊断:①窦性节律;②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③提示左侧隐匿性旁路参与之顺向型AVRT。例6,男,36岁,肥厚型心肌病。图6A示:窦性心律伴WPW征。图6B示:宽QRS心动过速发作,除V5导联外,皆呈LBBB型,RR0.36s;有趣的是:V5导联两次宽QRS后出现一室早(VF),该室早重整了心动过速(室早后RR间期=联律间期)后,QRS形态由LBBB型变为“正常”,RR间期随之缩短至0.26s。ECG诊断:①窦性节律;②WPW综合征;③提示左侧隐匿性旁路参与之顺向型AVRT。例7,男,8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安置双腔起搏器4年。图7A系SVT发作,频率bpm,RP(QRS起始至P波最深处)0.16s;图7B示:基本节律系房性,记录到一次呈RBBB型的伴室房逆传的室早,RP0.21s。图7C系记录到的一次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QRS呈LBBB型,RP间期0.28s。从三次ECG之RP间期分析,提示存在左侧房室旁路。ECG诊断:①提示顺向型AVRT;②房性逸搏心律;③室早;④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例8,男,56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经射频消融证实为慢快型AVNRT,并消融成功。ECG(图8)示:SVT之RR间期0.38s,可见频繁出现的室早,其联律间期0.34s,二者形成多个室性融合波(VF)。V1导联见逆向P致伪R波,RP间期固定为0.08s。室早无论是否形成VF均未影响逆向P波的如期出现,提示SVT未被重整。ECG诊断:①室早与SVT形成VF;②室早及VF未重整SVT;③提示慢快型AVNRT。例9,男,8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图9A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R0.24s;房早P5之PR延长至0.28s时,诱发短阵的短RP的SVT,其RR固定为0.46s,但RP(0.16~0.21s)及PP(0.44~0.50s)不固定。图9B示:SVT伴房早(P3、6、12;联律间期0.32~0.35s)、室早(R10;联律间期0.40s),SVT之基本RR仍为0.46s,但每于房早出现时,RR即有程度不同的缩短(0.44~0.45s),提示房早重整了心动过速;除房早外,SVT之PP0.44~0.48s,略有不整。室早前后PP固定为0.46s,未出现变化,提示室早未重整SVT。其SVT诱发与PR延长有关,可除外房速;室早时既未终止也未重整心动过速,RP不固定,因此可除外AVRT。ECG诊断:①房性早搏;②室性早搏;③提示慢慢型AVNRT。例10,女,6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ECG(图10)示:P波为逆行性,PP规整0.44s,RP及PR间期不固定,图10C之R5P最短(0.08s)时,QRS波脱漏。图10A之R4略提前(0.43s)系室早形成的VF,其前后PP间距未发生改变,提示VF未重整SVT,可除外AVRT。PR、RP、RR不固定的情况下,PP固定,且存在RP-PR关系,RP最短者,QRS波脱漏,可除外AVNRT。ECG诊断:①提示房性心动过速伴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②室早形成VF。讨论本文资料证明,自发性早搏的产生虽然不可预期,但一旦记录到,常可起到“无创心电生理检查”的作用。对揭示SVT的产生机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对心电工作者临床电生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个挑战。自发性早搏伴SVT时,以下ECG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1.融合波+重整的价值(1)VF:临床心动过速可皆可分为“折返”及“局灶”两种。“局灶”不是一个机制,而是指相对“小”的起搏点的描述,机制包括:自律性、触发及微折返。SVT中:AVRT属于“折返”;而AVNRT与AT则属于“局灶”。二者对早搏的干预的反应是不同的。AVRT有切实的解剖边界,和波峰及波尾间的可激间隙(图11A)。一次早搏,向可激间隙传导与心动过速的激动相融合,可在ECG或腔内心电图表现出来。此早搏的除极因为不应期的缘故,不能渗透到折返环路内经环路逆向传导(图11A之a),但可以进入到可激间隙内顺向传导(图11A之b),提前激动折返环的“尾部”,此早搏可提前、延迟或终止下一个周期的激动,这样一个周期称为重整,部分重整可能不易识别。重整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可激间隙的大小;②起搏点距可激间隙的距离;③起搏点和可激间隙间的生理屏障。绝大多数“融合+重整”只可能在“折返”中见到。一次早搏如欲重整“局灶”起搏点只有在起搏点没有放电产生不应期时,才可达到目的,而此时是不可能产生融合波的。而早搏欲与局灶激动产生碰撞融合,只能在局灶激动放电后,而此时局灶之起搏点周围已经建立起了不应期保护屏障(图11B)。早搏不可能在产生融合的同时,再进入“局灶”起搏点使之重整。就是说融合和重整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局灶”活动中。SVT伴室早时形成的VF由来自于室上的激动与来自于心室的激动共同激动心室所致。形成融合波时,希浦系一定处于不应期中,此时室早除极心房时与SVT时有同样的心房激动顺序,产生相同的逆向P波,导致心动过速下一个周期的提前、延迟、或终止等重整现象,皆高度提示该SVT系AVRT(图1、2)而非AVNRT或AT。因为后二者的VF是不可能伴随重整同时出现的(图8、10)。(2)AF:AVNRT形成房性融合波时,上部共同通道,刚被逆传的激动兴奋过,此时AF的激动是不可能再经上部共同通道下传房室结的。即AVNRT者,AF与重整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心搏的(图3)。研究证实对于AVRT,所有心房都是必需成分,很难使两个心房都提前除极而不影响心动过速。房早既可与旁路逆传心房的激动形成AF又可提前穿过房室结重整心动过速(图4)。2.束支阻滞(BBB)隐、现对SVT的影响Josephoson认为:AVRT时BBB的发生率高于AVNRT,特别是LBBB。SVT伴持续性LBBB时,90%来自AVRT,由于心室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AVRT伴旁路同侧的BBB时,VA间期延长≥35ms,这一表现颇具特异性。因此BBB时,RP延长≥35ms,并诱发SVT,基本可确定AVRT的诊断,AVNRT或AT则不受BBB的影响。图5呈LBBB型与正常型心搏的RP’间期分别为ms与80ms,相差60ms,且SVT之发作、持续与终止与LBBB型心搏存在与否密切相关,因而考虑系左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AVRT[3]。图6室早重整心动过速且LBBB型室内差异传导消失时,RR随之缩短,亦提示该心动过速为左侧旁路参与的AVRT。AVRT出现室早时,因心室是折返环的一部分,故RP间期比心动过速时略长甚或相等;旁路对侧之室早(图7)RP增加45±15ms,产生机理与BBB对顺向型AVRT的影响机理相似。3.P与QRS关系①P及或QRS系异质激动或缺如对SVT的持续无影响,可排除AVRT(图3、8、9);②P与QRS关系改变时SVT之RP、PP间期受影响,而RR间期未变,则提示AVNRT(图9);③P与QRS关系改变时SVT之RR间期受影响,而PP间期未变,则提示AT(图10)。4.SVT的诱发、重整、终止(1)房早:可诱发、重整及终止不同机理的SVT。因AVRT与特定的房室结延迟无关,而与整个房室传导时间有关。对PR跳跃性延长依赖性不强(图1之SVT的诱发,PR既可为0.16s,亦可为0.22s);而AVNRT对PR跳跃性延迟依赖性较强。Klein等曾展示1例显性WPW征者,房早诱发SVT发作时,预激波消失,RP80ms,酷似AVRT,但SVT的诱发对PR跳跃性延长依赖性强,后经射频消融证实:系慢型AVNRT,房室旁路只是旁观者。(2)室早:室早极易诱发、重整及终止者提示为AVRT(图1、2);反之则提示为AVNRT(图8、9)及AT(图10)。5.室早后间期在有创电生理检查中,心室起搏后VV间期比SVT之VV间期延长ms以上支持AVNRT。而本文病例及参考文献中展示的3例AVNRT伴室早中,最大延长值皆为80ms。可能与自发性室早往往是单一,而不是连续一系列出现有关。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25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