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武平生活”,获取武平全新资讯!

  大医院“牵手”小医院、人才设备良性流动、成立心电网络诊断中心……武平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医

利用有限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闽西日报5月18日6版报道

5月14日,医院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正式结束,返回桃溪中心卫生院继续服务基层群众。三个月紧张有序的学习培训,对于蓝添福这种基层医生而言,是一次绝好的“充电”和“加油”,令他受益匪浅。

近年来,武平县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以建立医疗联合体为主要抓手,建立片区协作机制,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年,县域内就诊率达80.99%,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累、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其中,建立片区协作机制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并在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大会上做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交流发言。

医疗联合建设:

大医院“牵手”小医院

小医院“看不好病”,大医院“看不上病”,这是许多农村老百姓都遇到过的尴尬问题。

年1月,武平挥动改革大旗,在全市率先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医院与桃溪中心卫生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挂牌成立,医院“牵手”医院,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桃溪,是武平的偏远乡镇,也是武北片区的核心。“与桃溪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可以辐射和方便武北片区4个乡镇的群众看病就医。”县医院副院长吴梅书道出了选择桃溪镇的初衷。

建立医疗联合体后,县医院院长兼任卫生院院长,并长期派出内、外科专家各一名到卫生院蹲点就诊,实行“传、帮、带”,同时卫生院的放射拍片、抽医院联网,医院出具诊断报告;每逢圩天,县医院再派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B超等科室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满足群众看病需求。

今年2月份,一名78岁的患者,因“咳嗽、咳痰和气促10余天”,到桃溪卫生院看病治疗。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之前,按照卫生院原有医疗水平,只能将该患者送往县城治疗,如此长途奔波,只会让年近八旬的患者饱受劳累,且对于其家庭而言,也会增加不少负担。如今,医院专家在卫生院蹲点,经专家会诊发现,该患者肺部感染、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病情危重,在驻点专家及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时,报销比例达85%左右,不仅免去患者和家人来回奔波的辛苦,还切实减轻了经济负担。

▲医院医生到桃溪为群众看病

医疗联合体建设,不仅要“沉下去”,更要“浮上来”。

为更好地实现帮扶,让桃溪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尽快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在派出专家下乡帮扶的同时,还开展卫生院医院进修学习任务。“现在的医学随时更新,医院病人多,接触到的病种也更多,跟着专家查房、处理病情,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业务水平。”目前,桃溪卫生院已有12医院完成进修学习,蓝添福只是其中之一,县医院争取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卫生院医护人员的轮训,使其医疗技术水平达到“二级乙等”的目标。

“为基层卫生院培养人才,提高医疗水平,比单纯地派人下去支援更重要、更有意义!”在吴梅书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县医院与桃溪卫生院的“联姻”大获成功。年,桃溪卫生院门急诊人次,增幅10.94%,实现“小病不出乡”。于是,武平趁热打铁,去年9月5日,县医院与象洞、中堡卫生院,医院与万安、民主、下坝卫生院签订协议书,建立医疗联合体,并已正式运作。

区域帮扶协作:

促进人才设备良性流动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紧缺问题突出。

为此,武平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区域帮扶协作制,全县16所卫生院按服务能力、辐射范围,就近分为武北、武西南、武东南和城关4个片区,在人员、设备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协作帮扶,并实行片区知名医生巡诊制度。县卫计生局副局长王汉斌表示,区域帮扶协作能引导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柔性流动,解决卫生院人员紧缺、医疗设备不足、技术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最大程度满足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医院党员走进平川镇服务社区居民

东留镇,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人口2万多人,但东留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只有24个,人手十分紧缺,尤其缺少防疫、妇幼、检验和B超等专业人才。每逢圩天,东留卫生院院长邱塔华经常向片区内的卫生院“伸手要人”。5月3日,正逢东留镇圩天,当天门急诊多人次,其中仅仅是疫苗接种就有人左右,见此情况,邱塔华果断找“外援”,向隔壁的万安卫生院借了一名检验科医生,为群众接诊。

除人员之间的流动,医疗设备也能互通有无。4月中旬,万安卫生院的B超机发生故障,一些患者又急需做B超。“一个电话,东留卫生院就把B超机送过来了,这样老百姓就不至于为了做次B超还要往城里跑。”万安卫生院院长李良禄坦言,区域帮扶协作制在方便群众看病的同时,也提升基层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为医院减轻压力。

心电网络中心:

在乡镇享受县级医生服务

卫生信息化建设,医疗资源和就诊信息的流动、共享,使得医疗变得触手可及。

在医院设立心电网络诊断中心,通过建立心电网络平台,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将心电图检查数据上传到心电网络诊断中心,医院医生作出心电图诊断,使老百姓医院医生的心电图诊断,节约了医疗成本和医疗资源。

▲医院心电图室医生在会诊乡镇卫生院传来的病例

今年4月,万安卫生院接诊一名患者,发现其心跳厉害,胸闷严重,做完心电图后,医院,反馈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卫生院立即对症治疗,从而化解危机。“基层卫生院往往缺少专业的诊断心电图的医生,普通的心电图也会看,但遇到复杂的心电图就没有办法,一旦诊断错误,后果十分严重。”李良禄说,心电网络诊断中心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从上传心电图,到反馈结果,一般只要五分钟左右,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年,心电网络诊断中心共为人次患者作出心电图诊断,减少了基层病员路途往返,方便病人就医,并降低费用,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接受心电专家团队的诊断。同时,实现了远程心电图工作的电子化管理,心电图报告可长期保存、随时查阅,便于学术交流和教学。记者/罗玉文曾志明通讯员/钟茂富朱春华

有话说?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参与讨论!

广告、投稿、爆料请加







































娌荤櫧鐧滈鐢ㄤ粈涔堣嵂
鍖椾含鐧界櫆椋庣殑娌荤枟鍖婚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fl/71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