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sonGAndrade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当医生遇到房颤患者时,必须考虑以下治疗目标:1)减少房颤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主要通过预防血栓栓塞);2)通过控制心率与节律改善心律相关症状、运动耐受及生活质量。

心率控制

笔者表示,他常用的心率控制策略与里程碑式“心率vs节律”临床试验(例如AFFIRM1)中所用的方法相似。整体而言,持续性房颤相关症状最少的高龄(年龄>70~75岁)患者及无证据提示房颤诱导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专门的心室率控制治疗。在这种症状较少的人群中,心率控制能够改善症状,减少患者就诊及住院。

笔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静息与运动时心率,甚至改善患者存活率,因此能够作为一线用药。他认为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ND-CCB:地尔硫卓与维拉帕米)可以作为左室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或支气管疾病患者的合理备用选择,鉴于其有效性相对较差,所以考虑作为二线选择。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倾向于使用一天一次给药的药物,以便使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最高。

一旦启动心率控制治疗,笔者推荐无左室功能障碍及心衰者的静息心率目标为<bpm。对于有明显左室功能障碍(LVEF<40%)的患者,笔者推荐的目标心率为<80bpm,部分事后分析提示这类人群的心率<bpm也是合理的。

对于已经充分控制心率但在用力时仍出现持续性症状的患者,笔者会在强化心率控制治疗之前应用24小时监测观察症状与节律之间的客观关系。对于单药治疗无法控制心率的患者,笔者会联用地高辛与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有证据提示这种联合用药方式比地高辛加ND-CCB更有效。

对于联合治疗仍无法控制心动过速的患者,笔者建议植入永久性单腔起搏器,并进行房室结消融。鉴于长期右室起搏与心衰之间的关系,有明显左室功能障碍(LVEF<40%)的患者需在房室结消融之前植入双室装置。

节律控制

对于首次发生阵发性房颤或新诊断持续性房颤患者、较年轻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依赖心房“kick”(例如二尖瓣狭窄或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或充分控制心率后仍有症状的患者,笔者常采用节律控制策略。恢复并维持窦性节律能够缓解这类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这类患者的治疗选择较多。对于发作频率较低的持续性房颤(<1次/月)患者,氟卡尼或普罗帕酮是合理的选择(首剂量需监测);对于发作频率较高的患者,笔者建议其每天使用氟卡尼、丙胺苯丙酮或索他洛尔(一线用药,联合胺碘酮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或有明显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后,对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笔者建议其进行经皮导管消融,因为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其疗效的优越性;少有患者(肺静脉性心动过速)需要以消融作为一线治疗;当然,这属于例外情况。

笔者也经常在新诊断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进行心脏电复律治疗,即便患者无明显症状。有时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并不明确,而且患者也无法意识到房颤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直到恢复窦性节律。如果维持窦性节律能够改善症状,而房颤复发会导致症状恶化,我们认为这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消融继续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理由。

明天(8月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医脉通特奉上主题壁纸,欢迎下载使用:









































白癜风好了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fl/23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