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94665.html

如果把中医分为学院派和民间派的话,有这样一个人,能满足你对女性学习中医的所有想象。从学院派来说,她是一位中医学博士;从民间派来说,她有四十多位师父。这个人就是,阅素灵老师。

医者,意也。

一起来听阅老师讲两则故事。

故事一

患者症状:舌胖大滑,中后全陷,苔少,脉革,长期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卵肿,脊炎…总之,西医十几种病。

处方:生黄芪9,炙甘草3,去芦人参3,酒当归2,橘皮7,升麻2,柴胡4,炒生白术各7,桂枝3,炒白芍3,莵丝子3,巴戟天3,茯苓3,北五味子3(杵),黑附片2,防风3,怀牛7,熟地9,生龙牡15。八服,日二付。十点,下午三点各一付,少水煎。

有关这个医案,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我开此方的时候,为了少打字,不打字,从百度抠了下来,改了改剂量。一个学生在旁边用极度鄙视的眼光看我。因为他看到我从百度上面直接贴过来的。

后续反馈:也是吃了几十付,目前患者反应,未服前任何西药所有指标全部正常,抑郁症治愈。我特别截了一个屏,给那个学生看。然后很严肃的告诉他。中医,你没有学到点子上,当然,我也没有,不过比你是多下过功夫的。医者,意也。

小编觉得有些人的方子,不明觉厉。懂的人看到这样的小方,觉得帅呆了。而且用药时间选择巳时(足太阴脾经)和未时(足太阳膀胱经),此时间阶段刚好是经络循行部位,有利于药物吸收,事半功倍。

故事二

玫瑰3,麦冬6,红参7,薄荷1。某日,此呆瓜见我用这个方子当茶饮,治好了好多心动过速。就回去给自己老妈心动过速用,医院抢救了。是否见病知源,了然于胸,这是关键。把道理搞明白,胜过你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得道高人,此话不假,掌握了道,就是高人。

这几天一直有人问我,难道中医学习没有至简至易至速之道?中医学习确实有至简至速之道。比如直接学习某些套路,拿上来就能用,小白三个月能看百分之六七十的病。这都是中医普及教育的范畴。

有师曰:「师承,实修,读经典。」是学习中医的捷径,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和修炼的效率。

有关师承,阅老师如是说

中医通过师承学中医是非常好的,是中医入门的很好的途径——安全、可靠、高效。

条件首先是你本人具有辨别能力,中医老师和上师可不一样,上师你蛮信他,不会有任何坏处,可是中医老师你要是蛮信了他,如果他是一个骗子的话,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他一个是骗钱,再一个他要骗别的东西。

那么所以在这点上,最好是能具备一些辨别力。这个辨别力不是说你一定要对中医有辨别力,你需要有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辨别力。

一个好的老师他首先要是一个正常的有道德的人,如果他是一个连正常的有道德的人都做不够的话,他有什么资格去做老师,所以这点要先有个辨别力。如果你观察了一个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那你就走师承的路安全高效可靠。

这条路子是历年历代走出了多少杰出的中医。再有一个的话,你要有这个缘分,很多人说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主要是靠运气,不是靠运气,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缘分的话,如果你真诚的是这么想,在日常生活中你真诚地去实践,你就会遇到一个好的老师。

很多人抱怨说,这个世上好的老师怎么这么少。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少,虽然说他们的整体数量在减少,但是好的老师一点都不少,如果你还没找到,说明你就是没有做够,那么这是肯定的。如果他是很努力地去做,很多机缘就会出现在他面前。

只要你把老师辨别好了,老师收了你,剩下的就是你学就是。

如果拜师,没有带着功利的心,这样就很好;如果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带着功利的心,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为道、为术,不为功利,这样才能产生一辈子美好永远有良好关系的师生之情。

现在有很多老师愿意去传播,如果这个老师传播有高额收费的话,其实这样对老师非常不好,因为功利到了最后,就是他最后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弟子。

而弟子因为老师开始收了他的钱,他内心深处不会把一个收他钱的老师当做真正的师父。弟子服侍师父给师父送东西是应该的,师父收取高额费用如果只是为了考察弟子是可以的。

但如果把收取高额费用作为贩卖道术的手段,那么他永远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弟子,不会建立一个真正的师生感情,这是绝对的。所以在这点上来讲的话,最好是能接近一些不收钱的老师,往往不收钱的老师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付费的老师也可以,但你交了钱去学,你对那个老师感激是感激,但内心深处你不会把他当真正的师父的。

道门的师父收了徒弟,弟子跟学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他收的弟子,他就会一直负责到底,有的甚至在老师家吃、喝。

像我很多师父收了我做弟子,除了我送给他的礼物之外,那个是属于诚心想送的,不为什么目的,老师几乎把所有的费用都包了。

如果一个老师向你问很多钱,而又不是为了考察你,那他就是品行有问题,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他可以收费,你也可以去学,但收费要合理,不过最好是能找到不功利的老师。

有关实修,阅老师如是说

网友B提问:阅老师,您双关郁滑如豆,双寸、尺皆沉弱的脉象如何理解和处理?

阅师答: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经典脉象。现此种脉象,我常见的经验往往有三种可能。一痰阻中焦,二脾胃不和,三水饮夹食。

水饮夹食也算属痰一类,所以化痰,调和肝脾,温胆,导痰,柴胡剂是正治。痰化掉了以后,最后还是要健脾补肾,正气扶持起来,才能够谈得上是治本。出现这种脉象,千万不可以乱补,一定要先以通为主。否则淤塞中焦,后面不好办。

这个门径一个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大家都不是很愿意去做,但其实又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过去有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他不自觉地用这个途径,然后走上了中医的门路。这个门径其实跟内视有一点像,但是那个内视它是对一个功夫的要求,而这个门径是对一个人修养的要求。

这个门径其实就是——修养、修身、修心。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人雅士,文化深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修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人都对中医感兴趣。那么他有这么高的文化功底,有这么深的修养,他学习中医就当然很容易,所以这也是一条门道路。

当然这条道路,他不一定要单独走,他可以配合其它道路一起使用。比如说过去的苏轼啊,是很有名的。他们其实不是没有成就,他们是很有成就的。他是通过这个文化的修养,还有心灵的修养,达到了这种程度。

过去很多老中医,尤其是那些疗效好、道德高的老中医,都是很有文化的,就是说那种修养啊、气质啊都在那里。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中医的人,声音比谁都大,然后说要害别人,要诽谤别人,斗争别人,比谁都厉害。

这就是两种境界,两个概念。这个当然对于要立竿见影的人,确实就不很适合。但是好的中医,他是可以从气质上反映出来的。就是说这个心性的修养,对中医来说是很重要的。

一般好的中医,都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真诚坦白、性如烈火,就是一种火型象的人;要么就是木性的人,木型的人就是温文尔雅、含蓄内敛,但是隐隐约约有道气。那么一般好的中医,就是这两个极端,不是火型之人,就是木型之人,这是从气质修养上来讲。

这是说修养,这是一条途径。

有关读经典,阅老师如是说

特别聪明,基础特别好,而且是心性比较沉静的人,那就是从《内经》入手,或者从道家的一些经典,像《道德经》啊入手,或者从佛家的一些经典入手。

那从这条路,用佛家的话是具有善善根的人可以走的路,凡是从《内经》入手的人,或是别的经典入手的,这样的人必须是善善根性,首先是必须聪明、悟性好,再有就是心特别能够沉静下的人,这样的人完全可以从经典入手,因为他悟性高、心能够沉静下来,他对经典中的很多东西,他能够自悟,只要老师一点拨,他就通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刘力红的师傅八卦神医李阳波就是从内经入手学的中医,疗效非凡。

检验你是否适合走这条道路的标志就是:你随便拿一本经典,你感兴趣的,你看得进去的,如果你通读一遍,你认为没有问题,文字上的问题很少,读得非常流畅,并且读到某一句话的时候,你都能有非常大的感触,能够进一步的深入,而且这种深入是自然而然的,那么这是一个条件。

再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静坐时间能达到4个小时以上,不管你用什么姿势,你静坐时间能够达到4个小时以上。

当这2个条件具备的时候,你就可以走善善根性的道理。

现在这条道路,因为整个世界都是急功近利的,而且其实人们表面上很狂躁,其实内心深处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真正能够走这条道路的人是很少的,因为还存在一个大家古文功底未必能做到这么扎实,所以真能够走这条路的是相当的少。

很坦白地讲,从《伤寒》入手这条道路,适合今天的很多心态的人,比如说浮躁、急功近利、学了之后就想用,那他肯定会走方证相对这条路,表面上方证相对就是学了之后就能用,非常符合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理。

那么伤寒里面两个大的学派,一个伤寒气化学派,所有的古代医家大都归于这一类里。

现代以胡希恕先生、日本汤本求真为代表的搞方证相对的,南京的黄煌教授他们就是搞方证相对。

如果你学了之后就想用,或者必须用,还有就是你自认不急功近利但急着用,还有就是自认悟性比较低的人,你可以走这条道路。

方证相对从医学上讲,它不是至高的道路,但是却是有用的道路。

说到伤寒方证相对的道路,这是目前最好学习的道路,是特别适合根基相当低的人,就是说上等根性的人学这个是很委屈,是浪费他的根性。

但是下等根基、中等根基,特别喜欢有抓手、搞对应、喜欢往条条框框里放特别适合搞这个,因为这个对观察力和心性要求没有那么高,它对刻苦和能够背诵那些条文要求很高。

方证相对的人说他们的方证相对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没错,它是有内在联系,但是它研究的联系很浅,没有研究到气化,所以说方证相对是目前号召力最大、走的人最多的道路。

但是从这条路入手,你也可以选择从这条路入手,当你熟练了之后,再选择另外一个基础相对高一点的路径,这也是可以的。你可以选择从这个简单的、达不到最高层次的路入手。有基础之后,您再选择高一点的路径。

那么伤寒另一个大的学派气化学派,相对方证相对,对人的要求就高一些,他不仅要看到方证的对应,却还要知其所以然。

那么这条道路走下去,它的好处就是到了最后,你能够把自己的认识升华成一个真正中医的认识,最后你对的就不是方证了,而是真正的气机气化,但是这条路的要求学习的人要有推衍的能力,完全没有悟性,或者推衍能力比较差的人,他学到那个理论,但是真正要他在临床上推衍的话,他推衍不开。

如果你发现你学了伤寒气化理论之后,你在临床上推衍不开,但是你又要用,那么我建议你还是退回来,去学方证。你把方证相对搞清楚了,然后把方证相对运用熟练了,一样可以做个好医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推衍伤寒的气化。有些理论看起来很美,但是不是人人能够在实践中把它推衍开来的,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方证学到高峰时期,他必然会转化成气化,因为这是一个东西的两个层面,如果你对自己的感觉差一点,你可以从方证入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心向往之,且要至之,经典即是路径。

阅素灵老师

正安文化特邀讲师

中医学博士,道家灸法传承者,一生致力于传统中医的继承与推广,拜多位高人为师,是一位对古典中医和传统的生命科学有很深的造诣的侠骨禅心的女中医。曾经在正安教授过《艾灸》、《腹诊》、《正安家庭医生系列》等线下线上课程,崇尚「大道至简」的中医思维方式,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跟着李博士、阅老师学习终极功夫吧!点击阅读原文走进正安新课·中医古典私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fl/12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