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是健康达人,尽管75岁了,耳聪目明,家里的大事小情事事关心,整个家庭调教的井井有条,婆媳和谐,家庭幸福,年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张阿姨是个热心人,经常解决婆媳矛盾、邻里纠纷,乡里乡亲都尊称为“帮大姐“。
2月前,帮大姐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突然大叫一声,摔倒在地,肢体僵硬,眼看性命不保,把现场人员吓了一跳。抱头的抱头,抬脚的抬脚,赶紧把帮大姐抱到路旁,1分钟后帮大姐醒了。
诧异的看着大家,我怎么了?怎么突然摔倒了。站起来就要回家,大家赶紧拦住了,医院看看。
帮大姐说没事,也没有摔伤,几天前在家里沙发上说话时也出现1次,大家不用担心。(小编点评:一旦身体不适一定及时就诊,马虎大意风险高;更不能讳疾忌医,揣着明白装糊涂,最终害己害人)。
此后帮大姐加了小心,每次都做着调解,一切平稳,没有事件发生。
直到1周前,连续出现3次出现上述情况,而且翻白眼,小便失禁,这下可把家里孩子吓坏了。赶紧呼叫医院,查心电图如下1:
图1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QT间期延长
县医院医生看了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建议到我院治疗。
大姐到了病房住院治疗之后,连续发作了近似晕厥的症状,短暂性意识模糊,很快自行恢复了。我院医生根据患者的监护,迅速调取相关资料,发现数次下图情况。
QT间期延长,频发室性早搏,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现长短周期现象诱发。
医学小知识
二联律法则和长短周期现象:年,Langendorf注意到心房颤动病人间歇性室早二联律的出现与室早前的心动周期密切相关,室性早搏仅出现在超过ms的心动周期之后,此后这一现象被称为二联律法则(RuleofBigeminy)。
二联律法则是指某些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接区、室性)容易出现于长的心动周期后,这些早搏引起的长代偿间歇又易于下一个期前收缩出现,如此重复下去,可形成期前收缩二联律。造成较长心动周期的原因很多,包括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的长R-R间期、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原发性早搏引起的代偿间歇等。
近年来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发现并证明,某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也与“二联律法则”密切相关(图2),并称之为长短周期现象(Long-Cycle-Short-CyclePhenomenon)。)
第一时间医生就给帮大姐家属交代病情,病人有高度/三度AVB,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低钾血症。帮大姐病情危险,随时可能出现猝死、室速、室颤心脏停搏等意外事件。
需要植入起搏器,打断帮大姐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些事件诱因,补充好电解质,就能让帮大姐转危为安。
医学小知识
起搏器的植入指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束支传导阻滞。通俗的讲就是一句话,不可恢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的临床症状)
这一下可把家属吓坏了,不知所措,七大姑八大姨一通乱问,结果越来越糊涂。还是帮大姐有经验,拍板说,不用四处打听,看看医生怎么说?就行了!
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和耐心沟通,终于搞明白了。帮大姐需要植入起搏器就能解决快慢心律失常两个问题,费用也不高只有3-5万元,报销下来才2万左右。
这下一家人就放心了,遵医嘱,及时植入起搏器。
胡喜田主任及时制定了治疗方案,及时安排手术,植入双腔起搏器,并且进行心室左束支起搏(图3)。
图3
医学小知识
左束支起搏是我国在起搏领域的原创技术,可以生理性的起搏心室避免出现各种心力衰竭,能够最大化的保持心脏功能,能够使起搏心电图QRS最窄图4,是目前最好的起搏模式)。帮大姐症状迅速缓解,很快就能下地活动。
图4.窦性心律VAT模式,QRS波宽度90ms
长短周期现象有哪些临床意义,处理措施有哪些?
图5.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室性早博,尖端扭转型室速。
1.动态心电图及临床心脏电生理资料表明,室速与室颤的发生常与长短周期现象相关。进而有人估计一半以上的心性猝死与该现象有关。除此,在长短周期现象发生前,常有平均心率的增快现象。
2.长短周期现象中诱发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为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很少诱发单形型室速。
3.运动诱发的室速与此现象有关。
处理措施:起搏器治疗时,稍快的心室起搏可以消除这种长短周期现象,因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这种恶性心律失常。
针对帮大姐这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QT间期,长短周期现象,出现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不需要植入ICD,起搏治疗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植入ICD就是过度治疗了!
帮大姐顺利出院,很快又活跃在邻里之间,田间地头,处理各种家长里短;同时就是感慨自己获得第二次新生,珍惜今后的幸福生活。
END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最后提醒大家,请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l/1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