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环境污染、年龄增加……

现在能轻松通过健康告知的是越来越少了。

然而,不好过,不等于过不了;真过不了,也别郁闷,依然有争取空间。

通关健康告知的几点诀窍及注意事项。实用贴,值得收藏哟!

健康告知到底是?

无论是线下买,还是线上投保,除了意外险,寿险、医疗险、重疾险都有健康告知(以下简称“健告”)。

论严格程度:医疗险重疾险寿险。

过得了,那就直接买;过不了,就得体检或准备资料走核保了。

为啥保险公司要设健康告知这样一个“拦路虎”?

这要从保险的特点说起。

我们买保险是为了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可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它得衡量风险:风险低的就放进来,风险高的就拦出去。

健告就扮演了“筛子”的作用——

通过你对问卷上那些问题“是”或“否”的回答,保险公司凭经验是能判断你的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或其他事故发生率的。

据此,再决定是否给你承保,以什么方式承保。

既然如此重要,那问题来了,健告如何回答才好呢?

回答健康告知的原则是?

记住,如实告知≠全部告知!

那在做健告时遵循一个大原则就好,即:问到了就如实回答,没问就不回答。

问了,但故意不答,或误答、漏答,都违背了最高诚信原则,一经保险公司发现:。

轻则解除合同,退保费

重则拒绝赔偿,保费也不退

但没问,你偏要多答、强答,比如明明还没确诊,甚至就是你臆想出来的症状,也非要告诉保险公司,那结果也不会好。

比如,只是压力大,偏说自己是焦虑症,结果被拒保。

总之,如实灵活回答就行,用不着过度紧张,也不能完全不当一回事。

那问题又来了:

健康告知一般会问什么呢?

健康告知都问什么?通关诀窍是?

研究了上百款产品,无论是医疗险、重疾险或寿险,它们的健康告知无非是2——4个模块的排列组合而已。

即使问法有不同,标准也有宽有严,但保险公司关心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

都有哪些模块呢?

总结如下:

模块一:现病史和既往病史

这块算是健康告知的核心了,想要顺利投保,一定要谨慎对待。

1.疾病或症状

先看疾病。

这项最严格,而且注意问的是“是否目前患有或曾经患有”。也就是说,得过就算,不管投保时是否已痊愈。

那凡是列出来的,最好一一对照着自查下有没有“中枪”。一旦中了,没办法,老老实实走核保吧。

虽然“疾病”这条健告不好过,但要注意不要将具体的病种和健康问题相混淆。

拿“高血压”举个栗子吧。

如果产品问了“2级或以上高血压”,这意味着2点:

①1级高血压可以买;

②只是偶尔一次血压升高,也不影响。

再看症状这项。

相对好办,掌握两个诀窍。

一看限定的时间:比如只问“一年内”,那你是一年半前“耳鸣”过,就不用管。

二是这些症状,你确实没感觉过,医院留下过记录,那放心买,否则,就要告知。

此外,对于女性或儿童,不少产品会额外问一些疾病或症状,类似尊享e生这种:

有的话,一样走核保;没有,不用管。

像尊享e生只问2周岁前,即使宝宝是早产儿,但投保时3岁了,也不用担心。

2.医疗记录

类似下面这些问法:

看了我标记的重点,大家应该明白要注意哪些了:

一看时间限制:问的是1年、2年,还是3年、5年内。在范围内的,就要告知。

二看那些不用告知的项目:比如3款都写了,因轻微胃肠炎住过院,也能买。

三重点留意问的是什么医疗方式:

健康检查异常:除了体检,还包括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发现的异常,比如超声、心电图、脑电图、X线、CT、内窥镜、病理活检、血液、尿液、妇科检查等。

治疗:这好理解,用药、住院、手术、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定期复查……统统都算,包括医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也是。

不过,针对用药,一般会强调是否连续服药30天以上-都要长期服药了,不是长期慢性病,病情通常也不轻了。

诊察/诊治:问诊观察,问诊治疗,这条把门诊也算进去了。

“医疗行为”这条健告,说实话,不太好过,它也是产生投保、理赔纠纷最多的地方。

一体检已相当普及,医院的也少;

二是它问的非常宽泛,不太好判断和理解;

三是一些医生认为不用管、不用治的小毛病,保险公司却会很在乎——

比如超重、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脂肪瘤(良性肿瘤),保险公司一般不会标体承保……不知道这点,有人难免漏了说,或自以为不用说。

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一是早买早好:尤其是还没买保险的,年轻健康确实是一项资本,不仅容易过健告,保费还便宜;

二是收集整理好医疗资料:包括体检报告、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孕检手册、儿保手册,“自证健康”时用得上。

真丢了,可以带上自己的医保卡、身医院去打印医疗记录信息。

三就扯到法律上了:对于类似“被保人一年内是否发现健康检查异常”这种过于概括性的问题,因为过于模糊,资深法律人、知乎用户“FUWang”表示,“法律上认为是废话,没有任何效力。”

不过,真闹到要打官司的地步,不是合同被保险公司解除,就是被拒赔了……怎么说都很糟心事、麻烦事。

所以,即使问的不合理,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配合,如实告知。

其实,真是小毛病,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对投保基本没影响;

稍微严重一点的,比如乙肝病毒携带,通过加费或除外承保也能解决。

那就没必要故意隐瞒病史,自己给自己挖坑了。

3.BMI、家族病史

个别产品才会问。

比如康惠保要求BMI不得超过28(一些产品投保时要求输入身高、体重,等同于也问BMI);

康乐一生C则会问家族病史:

那要么如实告知,提醒下,BMI超标可减肥后再来投保;

要么就干脆避开,换不问的买,像昆仑健康保既不问BMI,也不问家族病史。

模块二:收入、职业、生活习惯

比如会问是否是警察、矿工等高危职业;平时是否会玩玩潜水、跳伞、滑翔等高风险运动;日常吸烟、饮酒是否过量……

此外,寿险和一些重疾险,还会问年收入……但都好办,有就告知,没有就不用管。

模块三:其他

问最多的就是以往投保情况及已有保额情况。

保额的好办,真超了,就别买了或换一款不问的买。

至于是否被拒保过,不同保险类型、不同公司、不同产品,甚至不同核保员,对同一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那有个记录,影响真没那么大。

关键还是要看你能不能过你要买的产品的健康告知。

实在过不了健康告知,怎么办?

真过不了健康告知,也别急,走核保依然有希望争取投保的机会。

核保,简单说,就是保险公司需要更多资料来判断你的风险情况。

可分为线上智能核保和线下人工核保,人工核保,又包括体检核保、邮件核保及快递资料核保。

各有何优劣势呢?

1.智能核保VS人工核保

先说智能核保。

优点是:操作简单,只需在线回答1-3个问题;1分钟出结果,快速知道能不能买,以什么方式买;核保不留记录;随时随地可测试。

缺点是:因为完全依赖客户如实告知,标准会严格些,结论也有点一刀切。

人工核保呢,胜在有人工介入,会更灵活。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病情,核保员可以结合经验,甚至小组讨论,做出更全面客观的判断。

不足是:要准备的资料多,等待时间长,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病因
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95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