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女性患者,患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心绞痛,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常规心电图检查如下。外科医生怀疑手术致缓慢型心律失常,咨询心内科医生,评价是否需要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
该患者是否需要安装永久型心脏起搏器?
心电图63分析:窦性心动过缓伴左心室肥厚ST-T改变。
讨论
心电图显示心率28次/分,节律规整。*处为P波,呈单型性,出现在QRS波之前,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因此为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固定(0.20s),QRS波时限0.10s,QT/QTc间期正常(/ms)。电轴极度左偏,为-30?~-90?(Ⅰ导联QRS波主波向上,Ⅱ、aVF导联QRS波主波向下,呈rS型),呈左前分支阻滞。引起电轴极度左偏的其他病因还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为Ⅱ、aVF导联深的初始Q波。该患者心电图QRS波幅增大(SV3+RV5=60mm),符合左心室肥厚(LVH)标准,即V3导联S波深度+V5导联R波高度≥35mm。LVH可引起生理性电轴左偏,电轴一般在0?~-30?(Ⅰ、Ⅱ导联QRS主波向上,aVF导联QRS主波向下)。更显著的电轴左偏-30?~-90?(Ⅰ导联QRS主波向上,Ⅱ、aVF导联QRS主波向下)则不会由LVH所致,而是与传导功能障碍有关,尤其在左前分支阻滞或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多见。ST-T异常改变(↑)与心肌肥厚有关,提示慢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LVH及与之相关的ST-T异常改变常见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这些患者的心肌重构引起了向心性肥厚。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缓慢型心律失常很常见。但典型的为房室传导阻滞,因为主动脉瓣与房室结的解剖学位置较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持续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随症状者,是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指征。患者发生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更常见的原因是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或术后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这种心动过缓大部分都能恢复正常,所以暂不必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不稳定的心动过缓伴有症状者,可植入临时起搏器,直到患者恢复正常窦房结功能。
本文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
扫码直达购买链接
科翻图书出版
打造精品图书
购买须知
关于发货:1~2个工作日发书;周六日公休假期不发货。您所订购图书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直接发送,默认中通快递。
关于发票:需要发票的老师请在留言处注明
——单位:单位名称+单位纳税人识别号(必须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个人:仅需注明姓名;不开发票的无需注明。
关于包邮:新疆、西藏加收20元。其他地区包邮(多选多优惠)。
售后-
或可在“科翻图书出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1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