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相当于西医的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临床上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除窦性心动过速外,激动均起源于异位起搏点。本病发作时患者突感心中急剧跳动,惕惕不安,脉来急数。西医病因病理认为“心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心脏病患者发生率更多。室上性心动过速较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如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可致心房异常负荷或病变导致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发生机理为折返,少数为自律性异常增高。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与临近的心房肌间、心房内、房室结或房室间旁道。室性心动过速时,折返环大多位于心室,束支折返极少见。过早搏动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生的激动引起的心脏搏动,又称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早搏发生的机制为折返激动,触发活动,或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常可出现于某些生理情况,如激烈活动,过量饮用烟、酒、茶、咖啡等;也可由许多心脏疾病所引起,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甲亢、败血症和低血钾等。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肌梗死或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如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而洋地黄中毒,低血钾症等亦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大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瓣膜病、冠心病、高心病最为常见。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肺心病亦可引起本病。偶见于无任何病因的健康人,发生可能与情绪激动或运动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久病失养、药物影响有关。1、风寒湿热等外邪内侵于心,耗伤心气或心阴,心神失养,引起心悸之证,疫证日久,邪毒灼伤营阴导致心神失养,或邪毒传心入神,亦可引起心悸。2、情恋失调怒火伤肝,肝气不舒,则日久化火,气火攻心则心悸;忧思伤牌、阴血亏耗,心失所养则心悸;大愁伤肝,大恐伤肾,愁则气逆,恐则精却,阴虚于下,火逆于上,亦可撼动心神而心悸。3、饮食不节,嗜实肥甘,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聚成痰,郁而化火,痰火上扰心神而发心悸;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而发心悸。4、房劳过度,肾精亏耗,心失所养;劳伤心脾,心气受损,亦可诱发心悸。5、久病失养,水饮内停,继则水气凌心面心悸;咳喘日久,心肺气虚,诱发心悸:长期慢性失血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而心悸。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肺脏腑有关。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为气、血、阴、阳不足,使心失所养而心悸;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痰火扰心所引起。
暂时无法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