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医院介入手术室,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医院党委书记袁义强带领心血管内科七病区主任黄琼、李靖副主任医师、马心超副主任等专家团队成功为一位59岁的男性患者张先生实施脉冲消融+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一站式手术。

几个月前,张先生出现头晕、黑朦、乏力等不适症状,医院药物治疗时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张先生慕名前来医院,在心血管内科七病区住院治疗。

病区主任黄琼为其检查,发现张先生心脏间歇性心跳骤停,跳动时快时慢,慢时心脏停跳,能休克过去;快时每分钟能达到次/分,心跳如急鼓。令张先生十分痛苦。

检查确诊张先生患有房颤和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颤使其心脏跳动快而不规则,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导致其心跳缓慢甚至心脏停跳。

脉冲消融是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消融方式。年7月14日,医院实施省内首例脉冲消融术,至今实施了近百例,技术成熟,预后效果均良好。

脉冲消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消融区域内可保持组织基质的完整性,避免冠状动脉、膈神经、食道等邻近组织受损伤,具有优秀的组织选择性,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是不需要依赖导管贴靠力便能造成广泛的心肌损伤;

三是消融速度极快,常以毫秒计算;

四是消融阈值具有组织特异性,从而可特异性消融某些特定组织(比如心肌);

五是消融放电时间只有几十秒,相比传统方式的消融效率提高了10倍,可以说,脉冲消融是消融技术领域的变革。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原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主要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引起短暂黑蒙、近乎晕厥、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前沿治疗方法,相较传统起搏器植入,其优势明显:

一是身形小巧,其大小相当于一粒维生素胶囊,比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少93%;

二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无需切开皮肤做囊袋,不必通过导线连接心脏和心脏外起搏器,通过皮肤穿刺的方法植入心脏内发挥作用,体表看不到起搏器和手术痕迹,可以减少起搏器手术部位感染以及与其相关的心内膜炎、败血症的风险;

三是可以满足患者进行3.0T高清晰度核磁共振扫描的需求;

四是手术时间更快,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传统起搏器植入术一般需要1.5个小时,术后需要静卧6—12小时,且6个月内植入肢体不能有剧烈运动;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时间仅需30分钟,术后1—2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五是无伤疤无切口。植入后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且很好地兼顾了患者美观需求;

六是电池续航能力更强,寿命超过12年,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的稳定性。12年之后,如需更换,可以再次实施无导线起搏器。目前,人的一生可以植入3次无导线起搏器。

袁义强带领黄琼、李靖等相关专家充分讨论认为,脉冲消融术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可以同台手术。

当天,在介入手术室内,在全麻条件下,袁义强手术团队从股静脉入路,先实施脉冲消融术,然后使用同一个入路,只是将鞘管更换,继续实施成功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两种手术同台并使用同一入路进行手术,不仅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且损伤更小、愈合更快。术后张先生即返回普通病房,恢复顺利。

据悉,在脉冲消融术和无导线起搏器这两项新技术的应用上,医院是全医院,手术经验丰富,手术数量及实践经验都走在了省内前列。在收治的患者中,疑难重症病人占多数。科技进步给患者赢得了更长更好的生存质量和空间,因此又能有较高生活质量等待科技的日益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李红黄琼)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6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