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人公小赵是个20岁的小姑娘,半年前她突然晕倒了,眼前一片漆黑,哐当倒地,还好没有口吐白沫,几秒钟之后就醒来了,醒来后没有任何异常。因为工作繁忙,医院就诊。这半年来倒是没有再晕倒过,但是小心脏时不时地像小鹿一样乱撞,于是,小赵趁着假期来看病了。小赵从小到大,身体棒棒,吃嘛嘛香。在门诊查了糖耐量试验、颅脑MR、脑电图都是正常的,那么小赵是怎么了呢?上次是什么原因突然晕倒了呢?从小赵的主诉判断,她当时发生了晕厥,于是门诊医生将她收住入院进一步检查。
小赵入院后完善了相关检查:
1、12导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2、长程动态心电图:1、窦性心律(心率波动在35bpm-bpm);2、偶发房早;3、最长RR间期1.9S;4、心率变异性分析:SDNNms,SDANNms;5、心动过缓事件(HR<50)占总时间的55%;
3、心脏彩超:二尖瓣轻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
4、直立倾斜实验:阳性(血管抑制型)。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我们最终诊断该患者晕厥原因为神经介导性晕厥。
这个简短的病例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1、这个患者是晕厥吗?2、晕厥患者的诊治思路是什么?3、晕厥患者都很危险吗?
在临床工作中,晕厥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心内科与神经内科。晕厥定义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TLOC),“发生迅速”“短暂”“自限性”“能够完全恢复”,这四大特征一个都不能少,每当询问“晕厥”病史时,一定要完全符合这四点,才能够诊断为“晕厥”。准确无误的晕厥诊断是关键的第一步。
所有晕厥的患者都是低危的吗?其实不然,晕厥也“善”与“恶”。
晕厥病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神经介导性晕厥(反射性晕厥):此类晕厥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相关,为晕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2、心原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如尖端扭转型室速、房室传导阻滞)与器质性心脏病性(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晕厥,是第二位常见原因;
3、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包括直立性低血压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在众多晕厥的病因中,心原性的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往往将它看成是恶性晕厥;而神经介导与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则称为良性晕厥,这类晕厥往往并不伴有器质性病变,预后一般较好;
那么问题又来了,有哪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鉴别良性晕厥与恶性晕厥呢?
1、心电记录:(1)12导心电图是最便宜且方便的记录方式,可发现具体或潜在的晕厥原因,如缓慢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但是由于晕厥发作的不定时以及恢复迅速的特点,常常难以在晕厥发作时记录到即时心电图;(2)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心电图记录时间更久,但是如果做检查期间没有晕厥发作,也是白搭;(3)植入式循环记录仪(ICM):经皮植入到胸前区皮下,记录时间最长可达3年,在一切检查都未发现异常后,可以考虑该检查;
2、超声心动图:可以排查一些器质性心脏病,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狭窄疾病等;
3、直立倾斜实验:在晕厥查因的早期筛查中有极大的作用,对于直立不耐受综合征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4、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适用于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晕厥,尤其是不能排除与心动过缓相关的晕厥或在晕厥发生前有明显短阵心悸发生的患者。
除了上述的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之外,我们根据病人的病史也可以对晕厥病因的严重程度进行一个初步的预估:
晕厥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无论是在风险分层还是在治疗中,准确的鉴别出晕厥的“善”与“恶”,及时对“恶性”晕厥进行干预,病人的临床获益才能够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刘文玲.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1)
专家介绍
陈龙,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起搏电生理工作。擅长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的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患者CRTD/P和ICD的植入,生理性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导管消融治疗。
欢迎点击右上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