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

心率飙到次/分,院外上机ECMO二周,在重症监护室先后治疗40余天……本以为的一场“感冒”,缘何给6岁贵州男孩小西(化名)带来如此沉重打击?

医院多学科近4个月的努力,一次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终于将小西从“鬼门关”拉回来,并于近日顺利出院。今年5月底,小西因感冒、咳嗽、腹痛3天,医院门诊就诊,发现心率达到次/分左右。心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6岁儿童正常心率为60~次/分,很明显,小西的心率远远高于正常值。其后两天内,医院转诊,药物治疗后,小西心律失常问题一直没有控制,心率仍达次/分左右,不久后小西发展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为挽救小西生命,医院启用了ECMO,不过暂时保住生命的小西心率仍达到-次/分。

6月底,小西医院,因长时间心力衰竭,已经造成胃肠道等多器官功能的障碍,先后在重症医学科、消化科等进行治疗。期间,心血管科医生进行会诊,判断患儿心力衰竭的根源为心律失常,存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心血管科副主任吕铁伟教授介绍说,心律失常不仅可以引起胸闷、心悸、胸痛、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还可引起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8月中旬,经过重症医学科、消化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近2个月的联合救治后,小西情况终于好转,但心律失常的根源却无法解决。“针对患儿心律失常,通过药物治疗,我们将患儿的心率暂时控制在次/分左右,但是却始终没有转成正常的窦性心律”。心血管科许欣主治医师说,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患儿全天都是异常的心跳,存在反复发作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吕铁伟教授说,对于药物治疗不好、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类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射频消融手术是其根治方案。但考虑到小西当时的身体状态远远不到手术条件,于是只有先予以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出院,修养好身体后择期手术。9月下旬,小西再次因“发现心前区不适3天”医院急诊就诊,经过评估,心血管科认为,对患儿实施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势在必行。简单来说,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先通过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将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电路精确定位,通过血管穿刺,将一根带有电极的细长手术导管送到异常电路的定位点并贴靠,再将异常电路消融阻断,恢复心脏正常的传导系统活动,是目前国内外顶尖的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尽管原理简单,但要在小朋友跳动的小心脏上找到并消融异常电路,需要医生掌握扎实的心电生理和心脏解剖知识,操作技术难度很高。由于患儿病情复杂,团队充分研讨手术方案,针对术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制定解决预案。

“整个手术要求‘快、准、稳、轻’。”快,保证手术效果前提下,尽量控制手术时长;准,精准麻醉和精准定位,麻醉医生精准把握麻醉深度,手术医生通过心脏三维标测系统,从心房四周成千上万个标记点中,精准找到异常电路起搏点;稳,由于异常电路起搏点位于心耳开口与心肌相连折返的位置,表面光滑,导管贴靠难度大,需要手术医生熟练控制操作力度,将导管稳稳地贴靠在消融点;轻,由于心房壁很薄,需要手术医生操作轻柔、细腻,避免导管穿破心脏。

最终,团队顺利为患儿进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患儿心率恢复为窦性心律,心率80-96次/分,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也没有再发作。“手术一次性成功!”小西术后第二天,即实现了下床活动。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毛林涛王祥特约记者黄飞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l/167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