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心脏起搏器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严重心动过缓需要起搏治疗的病人,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挽救了大量生命,但美中不足的是,起搏器采用了大量磁性元件,而且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容易受到磁场的干扰而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目前我国起搏器植入患者大部分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正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年龄。因核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在诊断大脑、关节、脊髓等方面疾病的作用是很多检查手段不可替代的。据调查,在我国约有50%—70%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将来可能需要核磁共振扫描检查。
在以往,体内有金属或是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MRI的。因为普通起搏器在MRI扫描时会因磁感应热效应损伤心肌和脏器,且易导致起搏器受损和工作程序紊乱,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意外。几乎所有传统心脏起搏器的生产商都列明MRI检查是禁忌。对很多的患者,随着年龄增加,需要接受MRI的概率越来越高。但是常常因为植入了起搏器,而被MRI“拒之门外”,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抗核磁共振心脏起搏器近日终于进入临床,苏州九院成为华东大区首批供货的单位之一,解决了传统起搏器植入患者无法接受MRI检查的难题。相比传统起搏器,该款起搏器具备抗核磁功能,给患者更优化的起搏治疗,且使用寿命更长,为相关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起搏器植入多久后可以做磁共振检查?——最早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时间是植入后45天以后,在植入早期,电极在心肌内没有完全长牢固定,即使是抗核磁共振起搏器,也不建议进行核磁检查。
2.装完就可以放心进磁共振室?——NO!装了具有抗核磁功能的起搏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程控下,把起搏器模式调整为抗核磁模式,才可以安全的接受检查。
3.具体应该怎么做?——首先需要联系心内科医生,由其协调起搏器工程师程控起搏器的各项参数,评估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然后将起搏器程控为抗核磁模式,也就是让起搏器以固定频率进行起搏,不感知,也就不会受到磁场的干扰。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项成熟的微创手术,在局麻下操作。苏州九院心内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目前,九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可常规开展的起搏器植入手术有:单腔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双腔起搏器(包括大电池长寿命起搏器、抗核磁起搏器等,治疗心动过缓)、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治疗慢性心衰)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心动过速)。
作者简介:
陈玲丽,副主任医师,心内科硕士。苏州九院心内科一病区电生理起搏专业组组长。苏州市吴江区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吴江区胸痛联盟、尤华名医工作室成员。-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心血管病介入性诊疗技术。
每周一全天:心血管专家门诊/房颤专病门诊。
附:医院全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